■讀書養生 哈爾濱市香坊區三輔街103歲的張合皋一生博覽群書,這種嗜好直到百歲以后也未改變。他說:“讀書,會從中獲得很多可貴的知識,學會很多修身養性的本領,對自己的健康長壽有很大的好處。”張老的話并非沒有道理,研究發現:讀書不但能增加生活情趣,還能使人擺脫不良情緒的困擾,保持積極向上的心理狀態,對身體大有裨益。
■釣魚養生 四川成都青羊區的百歲壽星吳澤銘醫術高超。他平生嗜好釣魚,每當有人問及此事,他總是頗為自得地說:“我們成都大大小小的魚塘,我都去釣過。”老人認為:釣魚是一種腦、手、眼相結合,動、靜相輔助的活動,不論對腦力勞動者還是體力勞動者都很有裨益。老人101歲仍然每天騎半小時的車上醫院為民坐診。
■攝影養生 中國第一位攝影記者、104歲的郎靜山一生與攝影結下不解之緣。百歲以后,他仍精神矍鑠地活躍在攝影藝壇上。他說:“我沒有養生之道,但我想說:攝影遠勝于運動。”確實,為了捕捉人世間或大自然美好的瞬間,他跋山涉水,絞盡腦汁,將自己全身心地投入到這種體力與腦力相結合的藝術之中。這也是郎老先生長壽的重要因素。
■弈棋養生 原中國象棋協會副主席、百歲棋王謝俠遜一生馳騁棋場90余年,直到百歲高齡時,仍不憚疲勞,欣然開局。他的家人把謝老的長壽秘訣列為四條,其中首條就是弈棋,祖國傳統養生學認為:下棋不但能松弛神經,消除疲勞,而且能鍛煉思維,增強記憶,保持智力,對人體的健康有著積極的作用。
■書畫養生 素有“上海第一老人”之稱的著名書法家、110歲的蘇局仙認為:他的長壽離不開書法。他從8歲開始臨池寫字,百余年來樂此不疲。寫字時,他將臂、膀、指、腕和全身相協調,力注筆尖,全神貫注,動靜結合。他說:“寫字如同打太極拳,既能舒筋活血、促使新陳代謝,又可娛樂身心、寄托精神,確實是延年益壽的好辦法。”
■音樂養生 著名經濟學家、百歲壽星陳翰笙在晚年時,迷上了聽輕音樂。他說:“聽輕音樂不僅可以使人忘卻心中的煩惱,把人帶入無限美好的境界,而且還可以陶冶情操,享受無窮的樂趣。現代醫學認為:不同節奏的音樂對人會起到不同的效果。而節奏明快的輕音樂可激發起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這也是陳老得以高壽的重要原因之一。
■旅游養生 著名國畫家、百歲壽星劉海粟一生遍游五大洲,他曾踏訪過歐洲的群山,攀登過阿爾卑斯山,到過日本的富士山,95歲時,他再次登上黃山,實現了“十上黃山”的夙愿。旅游,成了他長壽之道中的一個重要內容。祖國傳統醫學認為:游覽山川能使人擺脫城市的困擾,情趣倍增,樂以忘憂,對人體的健康十分有利。
■種花養生 濟南市歷城區的百歲壽星孫文元從年輕時就喜歡養花種草,晚年時仍嗜好其道。在他的院子里,種滿了石榴、月季、葡萄、菊花等,看上去就像一個大花園。老人認為:種花既有期待的愉悅,又有通過自己勞動獲得報酬的歡樂,同時也豐富了自己的晚年生活,時間一長,必將促進健康和高壽。
■唱戲養生 北京市和平街的百歲壽星畢德本對唱京戲情有獨鐘,有時興致來了,一口氣能唱上好幾段,且中氣飽滿,字正腔圓,還邊唱邊為自己打鼓點。老人說:“唱京戲能提高文學尤其是詩詞的水平,加強記憶和背誦的能力;唱的時候,要氣沉丹田,這樣能加速吐故納新,有強身健體的作用。”想來老人的健康不會與此無關吧?
■寫作養生 著名專家、現代兒童營養學的創始人、102歲的蘇祖斐在百歲時親自動手,撰寫《100歲時寫的回憶錄》,作者過人的記憶力為人們所折服。現代養生學認為:寫作不但可以挖掘記憶力,開拓思路,使作者產生積極向上的情緒,而且還能提高作者的思維和智慧,從而使作者產生無窮的樂趣,心理上的疲憊也會由此而得到解除。
休閑養生和其他養生方法相比,更容易被人們所接受。為了身心的健康,我們不妨根據自己的個性,培養一些高雅的愛好,讓心靈在工作、事業之外多一份依托,既樂在其中,又陶冶情操,也由此而獲得良好的養生功效,何樂而不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