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四季,不論春夏秋冬,人們食用的不論主食還是副食,盡管繁多復雜,但皆離不開酸、甜、苦、辣、咸五味的范圍。
在這方面,唐朝的著名醫學家孫思邈撰寫的《千金食治》里,歸納總結了四季調“五味”的經驗,至今仍然值得人們在生活中參考。其原文為:“春七十二日,省酸增甘,以養脾氣;夏七十二日,省苦增辛,以養肺氣;秋七十二日,省辛增酸,以養肝氣;冬七十二日,省咸增苦,以養心氣;季月各十八日,省甘增咸,以養腎氣”。(注:省同減的意思,季月十八日為每季最后一個月的后十八天。)
秋季當“省辛增酸,以養肝氣”。肝是人體內五臟之一,根據藏象、經絡學說,肝的功能有五:一是肝藏血,指肝有貯藏血液和調節血量的功能。二是肝主疏泄,指肝氣需要疏通暢達。三是肝主筋,指筋的運動功能與肝的養筋作用有關。四是肝氣通于目,指肝與目有內在聯系。五是肝經脈與足厥陰經、與足少陽膽經有表里關系。
秋季3個月90天,要在前72天時間里注意生活飲食,要講究調食物“五味”中 的“辛”和“酸”二味。也就是說,日常生活中,人們食用一些食物時,應該有意識地少食用些“辛”味的食物,而適當增加些屬于“酸”味的食物,“以養肝氣”。這樣有利于“五藏”之一的肝功能更好地發揮作用,可避免肝氣郁結而致的種種疾病,有利于肝氣和調,雙目能辨“五色”;有利于食氣入味,散精于肝,滋氣于筋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