厭食、惡心、吃完飯就嘔吐……千萬不要輕視這些餐后不適癥狀,這可能預示著是胃動力出了問題。有關專家指出,長期胃動力不足必然會導致身體抵抗力下降,將給人帶來更多的患病幾率。
吃完就吐源于胃動力不足
最近,省會吳女士總是被胃腸不適癥狀所籠罩著。平時一吃完就惡心想吐,尤其一吃完晚飯就必須到洗手間嘔吐出來。開始,她并沒在意,甚至有些竊喜,因為這樣就既可以享受了美味,又不擔心長胖。
可時間一長,不良的后果開始顯現出“威力”了。前幾天,剛下班的她突然感到渾身乏力。“當時身體軟得一點力氣都沒有,我都不知道怎么回的家。”開始她還認為是感冒了,可沒有呼吸道癥狀,也不發燒,也不咳嗽,就是感到異常惡心,一個勁地開始嘔吐起來。“胃里的食物早吐光了,連膽汁都吐出來了。”
這時,吳女士才開始重視起來,在家人的陪伴下到了醫院。經過檢查,原來禍首竟是胃動力不足。醫生說,吳女士平時飲食就不規律,再加上缺乏運動都可能是致病的原因。
愛生氣的人應當小心
其實,在生活中有吳女士這樣癥狀的人不在少數。據一份調查資料顯示,長期胃動力不足的患病人群約在10%-30%。
據河北省中醫院胃鏡室主任楊金國介紹,其實胃動力不足并不是一個疾病的名稱,應該是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一種癥狀。通俗地說,就是指胃的運動功能減弱,胃的排空異常,病人表現為上腹部飽脹或脹滿或撐脹不適,常伴有噯氣、食欲不振、燒心、反酸及胸骨后疼痛等消化不良癥狀;也常伴有失眠、心煩、焦慮、抑郁、頭暈、頭疼等神經精神癥狀。
楊金國說,通過臨床觀察發現,胃動力不足常見于工作壓力過大、精神緊張、飲食不規律、酗酒、吸煙、生氣、著急等人群,以上人群多導致胃腸功能紊亂、胃腸動力減弱。
暴飲暴食后果很嚴重
胃動力不足嚴重影響病人的生活質量,從而身體的抗病能力進一步下降,進而影響正常的工作、學習、生活。尤其是長期的胃食管反流病還會導致食管癌的發生。那么,是什么因素導致胃動力不良呢?
楊金國說,目前其致病因素并沒有完全清楚,但通過臨床病例可以看出和個人的生活方式有直接關系。
首先,暴飲暴食,飲食過量,使胃的負荷超過常態,胃部肌肉蠕動力量不足,胃不能按時排空,胃內積存食物過久,會導致胃動力不足,出現上腹飽脹、惡心、吐酸水、噯氣等疼痛癥狀。
精神情緒受到不良刺激,出現情緒低落、精神抑郁,影響到交感神經過度緊張,抑制了胃的蠕動和排空機能,存貯的食物滯留胃內過久,繼之出現發酵產氣,也會出現胃動力不足。
進食過多的蘿卜、土豆、紅薯、板栗等食物或長期臥床,長時間伏案缺少體力活動也可能影響胃的蠕動及排空機能,引起胃動力不足癥狀。
另外,吸煙過度會使幽門括約肌松弛,造成膽汁反流,飲酒使胃黏膜受損,也會引起胃動力障礙。
飯前30分鐘吃藥最有效
常用的促進胃動力的藥物主要有胃復安、嗎丁啉、西沙比利等,這類藥物可增強胃腸蠕動,緩解各種原因引起的惡心、嘔吐、腹脹等不適。
需要強調的是,嗎丁啉如果和阿托品、普魯本辛一起服用,其藥理作用正好相反,前者能促進胃腸蠕動,后者卻抑制蠕動,不要同時服用。
抗酸劑治療胃潰瘍時,要求藥物在胃中停留時間較長,以便分散在胃黏膜表面發揮藥效,但嗎丁啉會增加胃腸蠕動,縮短抗酸劑在胃內停留的時間,使其作用減弱。因此,胃動力藥也不能和甲氰咪呱、雷尼替丁等合用。
楊金國提醒,如果想借助胃動力藥來促進消化,應該在飯前半小時左右服用,這樣才能在進餐后發揮最大藥效。
平時調養十分重要
為了避免出現胃動力不足,那么平時在生活中的調養就顯得十分重要。
首先,要節飲食,飲食不規律、過食辛辣、生冷、油膩、甘甜就會導致胃腸激素以及胃液分泌功能失常,損害了胃黏膜屏障,進而導致胃動力的減弱;
其次,要暢情志,中醫認為生氣、著急就會導致肝氣郁結、氣機不暢、胃失和降,從而出現上腹飽脹等胃腸動力不足的表現,因此要盡量少生氣、著急;
第三,要減壓力,由于工作、學習緊張和生活壓力較大,人們思想負擔較重,出現焦慮、失眠,從而影響到人體的神經系統,中樞神經與腸神經系統調節失常,胃腸道的運動、消化功能減弱,動力不足,因此排解精神壓力也很重要;
第四,科學合理的體育運動,也是生活中調養的一個重要方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