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氣候干燥,人體的水分容易通過出汗、呼吸而大量丟失,再加上天氣變化反復無常,不能保持人體新陳代謝的平衡和穩定,導致生理機能失調引起“上火”。
怎樣分辨“虛火”和“實火”
中醫不僅借用“火”來形容身體內的某些熱性癥狀,并認為“火”的病理可分虛、實兩大類。實火的治療多用清熱、降火的瀉法,虛火則用補法。怎樣來分辨是實火還是虛火呢?一般通過看二便和發熱情況就可做出初步判斷:小便顏色黃、氣味重,同時舌質紅,為實火;小便顏色淡、清,說明體內有寒,是虛火。大便干結、舌質紅的為實火;大便干結、舌質淡、舌苔白的為虛火;大便稀軟或腹瀉,說明體內有寒,是虛火。如果身體燥熱、口渴,這是內熱大,是實火;發熱時手腳冰涼,身體忽冷忽熱,不想喝水,是體內有寒,為虛火。
如何消除身體之“火”
心火:分虛實。虛火主要表現為低熱、盜汗、心煩等,可喝點蓮子大米粥,或用生地、麥冬等泡茶喝;實火則表現為反復口腔潰瘍、口干、心煩易怒等,可服用牛黃清心丸以降火。
肺火:表現為干咳無痰或痰少而黏,潮熱盜汗,手足心熱,失眠,舌紅,可用百合、紅棗、大米適量煮粥吃,或用天冬、麥冬泡茶。
胃火:胃火也分虛實,實火表現為上腹不適、口干、口苦、大便干燥、可用梔子、淡竹葉泡茶喝。虛火表現為輕微咳嗽、飲食量少、便秘、腹脹、舌紅,可吃些有滋養作用的梨、甘蔗、蜂蜜等。
肝火:常表現為頭痛、頭暈、耳鳴、眼干、口苦、口臭、兩肋脹痛,可服用龍膽瀉肝丸或龍膽瀉肝湯(腎功能不全者禁用)。
腎火:常表現為頭暈目眩、耳鳴耳聾、牙齒過早松動、煩躁、腰酸腿痛,可服用六味地黃丸。
溫馨提示:春天防治“上火”,首先生活要有規律,注意勞逸結合,按時休息。其次多吃蔬菜、水果,忌吃辛辣食物。多飲水或喝清熱飲料,促進體內“致熱物質”從尿、汗中排泄。春季是身體各臟器“火癥”的多發季節,無論是哪個內臟器官出現的“火”都和心理狀態有著密不可分的因果關系。所以,保持積極、樂觀的心態是人們抵御疾病重要的“滅火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