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診病講究“望、聞、問、切”,“望”排在“四診” 的第一位。因為病人一進診室,首先進入醫生視線的是患者的面色、胖瘦、體態和精氣神兒,醫生看到病人后得到的第一信息對隨后的辨證論治起著重要的作用。對于中醫兒科大夫來說,“望診”還包括望指紋,因為小兒不同于成人,對自己的病因、病史甚至癥狀往往敘述不清,所以給孩子看病,對醫生的“望診”技術要求較高。
有一位30多歲的白女士,因脾胃病前來就醫。李建主任在“望診”中發現,她的舌質暗紫發藍,考慮有血瘀。于是再望,發現她舌下的“金津玉液”呈暗紫色,于是,李建主任問她,最近是不是有什么不愉快的事?是不是有心煩、愛發脾氣的癥狀?月經是否還好……一連串的問題令白女士十分驚訝,她是來看胃病的,沒想到醫生并沒有局限在脾胃,而且句句問到“點子”上。原來白女士正在和丈夫辦離婚,心境十分糟糕。
服了活血化瘀、舒肝理氣的湯藥后,白女士的上述癥狀逐漸好轉。白女士不明白,自己惡心胃痛,醫生沒開止嘔吐的藥,病卻好了。自己看的是內科,婦科的病也給治了。再說,醫生是怎么看出自己心情不好的呢?
李建大夫說:中醫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科學,診病有其規律,根據“望診”得出的判斷再來“問診”,就能使“問診”有的放矢,更有針對性。從患者口中“問”出來的結果,又可以反過來佐證“望診”,使辨證論治更加準確。
木為肝,脾為土,如果肝瘀氣滯往往會出現脾胃不適,這在中醫叫“木克土”。患者雖然表現出脾胃的癥狀,實際上病因在肝。肝主血,肝血瘀結往往造成月經不調或多有暗紫血塊。而一旦找到疾病的癥結,無論是內科還是婦科的病,都可以迎刃而解了。李建主任半開玩笑地說:“醫生診病也要透過現象看本質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