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化性潰瘍在中醫辨證可以認為是虛證,或者是虛實挾雜證。中醫康復保健首要重視保護脾陽的功能,溫脾健胃是主要的方法,同時注意生活起居和行為方式的改變,輔助調養。具體方法如下:
1.飲食調養
凡飲食不節,饑飽失常或過食生冷等皆能影響到胃的功能而引起疼痛。飲食一定要做到定時定量,少食多餐。胃病之后消化功能減弱,因此飲食一定要按時定量、少吃為宜。“三分治,七分養”。吃飯時一定要細嚼慢咽,吃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如胃痛不已者,應在一定時間進流質或半流質飲食。如胃痛見便血者,應臥床休息暫禁食,嚴密觀察病情變化。防過饑過飽,和過食生冷。飲食無度,饑飽失常,必然損傷胃腸功能。過食生冷易使寒積胃中,損傷中陽,氣血凝滯不通,引起疼痛。禁酒忌辣,少食肥甘。胃為燥土,其性喜潤惡燥,而醇酒辛辣、肥甘厚味之品皆能生熱化燥。
2.精神調攝
精神變化和情志是緊密相關的,臨床上由于精神刺激、情志不舒,肝氣郁滯,使胃病復發和加重的最為多見。因此保持精神舒暢愉快,情緒穩定,避免情志刺激,使肝氣條達舒暢,發揮正常的疏泄功能是促進病情康復的不可忽視的重要方面。要求平時做到遇事不怒,不急不愁,保持心情舒暢,氣血平和。
3.慎起居,重鍛煉
有規律的生活對于健康人也是非常重要的,病后更應當注意按時作息,勞逸適度。“飲食有節,起居有常,不妄作勞”。脾胃疾病多屬于慢性病,除遵守常規治療,按時用藥之外,要有嚴格的作息制度,保證充足的休息和睡眠,可以促進疾病的康復。經常鍛煉身體,能增強體質,提高抗病能力,通過運動可以促進胃腸道的蠕動和分泌,促進食欲,改善消化和吸收的過程。胃痛病人可以根據病情輕重,選擇適當的鍛煉方法,病情較重者,應當以臥床休息為主,適當散步。外感寒邪是胃痛加重的原因之一,《素問·舉痛論》:“寒邪客于腸胃之間,膜原之下,血不得散,小絡引急,故痛。”氣血遇寒則凝,凝則不通,產生胃痛或加劇,要注意氣候變化及時增減衣被,免受寒邪侵襲,對于促進胃病的康復有著重要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