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草衍義補遺》:《本草》不分蒼、白,議論甚多,《四家本草》言之誤矣。如古方平胃散,蒼術為最要之藥。《衍義》為氣味辛烈,發汗尤速。又白術味亦微辛,苦而不烈,除濕之功為勝。又有汗則止,無汗則發,與黃芪同功,味亦有辛,能消虛痰。
【性味歸經】苦、甘,溫。歸脾、胃經。
【功能主治】健脾益氣,燥濕利水,止汗,安胎。用于脾虛食少,腹脹泄瀉,痰飲眩悸,水腫,自汗,胎動不安。白術健脾,和胃,安胎。用于脾虛食少,泄瀉便溏,胎動不安。
【應用】
1. 用于脾胃虛弱,食少脹滿,倦怠乏力,泄瀉。補脾胃可與黨參、甘草等配伍;消痞除脹可與枳殼等同用;健脾燥濕止瀉可與陳皮、茯苓等同用。
2. 用于水濕停留、痰飲、水腫。治寒飲可與茯苓、桂枝等配伍;治水腫常與茯苓皮、大腹皮等同用。
3. 用于表虛自汗。本品與黃芪、浮小麥等同用,有固表止汗之功,可治表虛自汗。
此外, 本品又可用于安胎,治妊娠足腫、胎氣不安等癥,有內熱者,可與黃芩等配伍;腰酸者可與杜仲、桑寄生等同用。
【歷代本草著作對白術的論述歷代本草著作對白術的論述】
《神農本草經》:氣味甘溫,無毒,治風寒濕痹、死肌、痙疸,止汗、除熱、消食。
《名醫別錄》:味甘,無毒。主治大風在身面,風眩頭痛,目淚出,消痰水,逐皮間風水結腫,除心下急滿,及霍亂,吐下不止,利腰臍間血,益津液,暖胃,消谷,嗜食。
《藥性論》:君,味甘,辛,無毒。能主大風b痹,多年氣痢,心腹脹痛,破消宿食,開胃,去痰涎,除寒熱,止下泄。主面光悅,駐顏,去黑。治水腫脹滿,吐嘔逆,腹內冷痛,吐瀉不住,及胃氣虛冷痢。
《日華子本草》:治一切風疾,五勞七傷,冷氣腹脹,補腰膝,消痰,治水氣,利小便,止反胃嘔逆,及筋骨弱軟,痰癖氣塊,婦人冷,癥瘕,溫疾,山嵐瘴氣,除煩,長肌。
《開寶本草》:味苦、甘,溫,無毒。主大風在身面,風眩頭痛,目淚出,消痰水,逐皮間風水結腫,除心下急滿,及霍亂、吐下水止,利腰臍間血,益津液,暖胃,消谷,嗜食。
《藥類法象》:除溫益燥,和中益氣,利腰臍間血,除胃中熱。去諸經之濕,理胃。
《藥性賦》:味甘,氣溫,無毒。可升可降,陽也。其用有四:利水道,有除濕之功;強脾胃,有進食之效,佐黃芩有安胎之能,君枳實有消痞之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