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夏瀉心湯用于寒熱錯雜之痞證。心下痞,但滿而不痛,或嘔吐,腸雞下利,舌苔膩而微黃。(本方常用于急慢性胃腸炎、慢性結腸炎、慢性肝炎、早期肝硬化等屬中氣虛弱,寒熱互結者。) 【組成】 半夏(9克) 黃芩(6克) 干姜(6克) 人參(6克) 炙甘草(6克) 黃連(3克) 大棗(4枚)
【功用】 寒熱平調,消痞散結。
【主治】 寒熱錯雜之痞證。心下痞,但滿而不痛,或嘔吐,腸雞下利,舌苔膩而微黃。(本方常用于急慢性胃腸炎、慢性結腸炎、慢性肝炎、早期肝硬化等屬中氣虛弱,寒熱互結者。)
【用法】 上七味,以水一斗,煮取六升,去滓,再煎,取三升,溫服一升,日三服(現代用法:水煎服)。
【方解】本方證病人中氣受傷,脾胃、大小腸功能失調,因為寒熱互結其中,清濁升降失常。其癥狀為心下痞滿、干嘔、腸鳴下利。本方是由小柴胡湯化裁得到,即去柴胡、生姜,而加川連、干姜。本方中法夏、干姜辛溫除寒,和胃止嘔;川連、黃芩苦寒泄降除熱,清腸燥濕;人參、大棗、炙甘草補中益氣,養胃。
【禁忌】 本方主治虛實互見之證,若因氣滯或食積所致的心下痞滿,不宜使用。
【制方原理】
1. 病機:少陽證誤下而中氣虛,寒熱互結于中焦,氣機結滯,脾胃升降失常。
2. 癥狀分析:
(1)痞——同“否” →否塞不通
(2)滿——脹滿
(3)痛——疼痛
(4)否卦——天地不交流
【化裁】 本方即小柴胡湯去柴胡、生姜,加黃連、干姜而成。因無半表證,故去解表之柴胡、生姜,痞因寒熱錯雜而成,故加寒熱平調之黃連、干姜,變和解少陽之劑,而為調和腸胃之方。后世師其法,隨證加減,廣泛應用于中焦寒熱錯雜、升降失調諸癥。濕熱蘊積中焦,嘔甚而痞,中氣不虛,或舌苔厚膩者,可去人參、甘草、大棗、干姜,加枳實、生姜以下氣消痞止嘔。
【臨證加減】
(1)氣機結滯——枳實、升麻,開結散滯。
(2)食積——神曲、焦檳榔,消食化積。
【現代運用】
急慢性胃炎、胃及十二指腸潰瘍、慢性腸炎、早期肝硬化、口腔潰瘍等證屬寒熱錯雜、腸胃不和者。
【注意事項】
(1)食積之痞滿者禁用——應該用保和丸。
(2)痰濁內結之痞滿者禁用——應該用旋覆代赭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