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辨證論治治療本病不在于單純降低血壓,其重點在于調整機體陰陽的平衡,以從根本上解除高血壓病發生和發展的原因。實踐證明,中醫藥治療高血壓病具有降壓,改善心腦血流供求不平衡,從而明顯地改善癥狀,促進心腦血管病的恢復,對二、三期高血壓病尤為明顯。
在中醫方面,將高血壓分為以下三個類型,即:
1、肝陽偏盛型,表現為頭痛、性情急躁、失眠、口干苦、面紅目赤,治療上以平肝潛陽,用天麻鉤藤飲加減;
2、肝腎陰虛型,表現為頭部空虛感、頭痛、眩暈、耳鳴、面部潮紅、手足心熱、腰膝無力、易怒、心悸、乏力、失眠、健忘,治療上以滋養肝腎,用六味地黃湯加減;
3、陰陽兩虛型,表現為嚴重的眩暈,走路覺輕浮無力,心悸氣促,面部或雙下肢水腫,夜尿多,記憶力減退,畏寒肢冷,腰膝酸軟,胸悶,嘔吐或突然暈倒,治療上以溫陽育陰,用地黃飲子加減。根據國內文獻報告,某些單味中草藥也有一定的降壓效果。此外,近年國內外對黃芪、人參、刺五加等藥物進行研究,這類藥物除能增強機體對外界有害因素的抵抗力外,還能使用調節紊亂的功能趨于正常化,例如,能使低血壓病人的血壓升高,又能使高血壓病人的血壓下降等等。
除方藥治療之外,在中醫方面,針刺療法、磁療法、氣功療法也有降低血壓的作用,且療效鞏固;氣功通過主動性鍛煉來調整,維系機體的動態平衡,提高了抗高血壓能力,從而保持血壓穩定。
除以上治療以外,可通過增強人體正氣,避免和消除導致高血壓的內外致病因素,例如堅持適當的體育鍛煉,其中太極拳氣功等均有良好的作用,保持心情舒暢,樂觀,避免過度情緒激動,注意勞逸結合,避免暴飲暴食及過食肥甘厚味或過咸傷腎之品,盡可能及戒除煙酒,這些都是預防高血壓的重要措施。
高血壓的防治保健
(1)改變不良飲食習慣,限制鈉鹽攝入,每日鈉的攝入量逐漸降至5克左右(約相當于食鹽13克),適當增加鉀、鈣、鎂和優質蛋白質的攝入。
(2)改變不合理的膳食結構,防止超重和肥胖。肥胖者應減肥。
(3)戒煙酒。
(4)注意休息,勞逸結合,避免長期從事體力勞動和緊張工作。
(5)適當開展體育鍛煉和體力勞動。對于長期從事腦力勞動者而言,參加體育鍛煉和體力勞動能解除精神過度緊張,調節生活,對防治高血壓均有重要意義。可采用慢跑、步行、騎自行車、游泳、做體操等各種形式的體育活動,但應遵循循序漸進、逐漸增加運動量的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