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先生患口腔潰瘍,治療多日,效果不明顯。中醫醫生為他使用八正散等清心瀉小腸火的藥物,他的病很快痊愈。
中醫治病講究整體觀念
王先生感到很奇怪,醫生為何不“頭痛醫頭、腳痛醫腳”,采取這種迂回治療的辦法反而能收到很好的療效呢?
鄭州市第三人民醫院中醫科副主任醫師王素君說:中醫非常重視人體本身的統一性、完整性及其與自然界的相互關系。他認為人體是一個有機的整體,構成人體的各個組成部分之間,在結構上是不可分割的,在功能上是相互協調、相互為用的,在病理上是相互影響的。這種相互聯系,是以五臟為中心,通過經絡的聯絡作用而實現的。它體現在臟腑與臟腑、臟腑與形體各組織器官之間的生理與病理的各個方面。由于各臟腑、組織、器官在生理、病理上的相互聯系與影響,就決定了在診治疾病時,可以通過五官、形體、色脈等外在變化,了解體內臟腑病變,從而做出正確診斷與治療,時常采用上病下治、下病上治、左病右治、右病左治等交叉治療的方法。
例如,臨床上常用清肝的方法治療爆發火眼,用清心瀉小腸火的方法治療口舌糜爛,用宣肺的方法治療感冒咳嗽,用補腎的方法治療脫發、耳聾等。這是因為肝的經脈上行連目系,肝開竅于目;心和小腸的經脈互相絡屬,有表里相合的關系,心開竅于舌;肺合皮毛,有宣發、肅降和司呼吸的功能;腎主藏精,關系人體的生長發育,其華在發,開竅于耳。
頭痛可醫腳
該院神經內科針灸副主任醫師劉明說,針灸醫生常用的“頭痛扎涌泉”,正是上病下治的典型例子。涌泉穴位于腳底板正中位置,主治昏厥、中暑、頭痛、頭暈、眩暈、失眠等疾病。
劉明說,針灸的“四總六歌”說道:“肚腹三里留,腰背委中求,頭項尋列缺,面口合谷收”也充分體現了迂回治療的原則。
這是什么意思呢?
“肚腹三里留”。足三里穴位于膝蓋的臏骨下外側凹陷下的三寸,針灸足三里,主治腸胃疾病。
“腰背委中求”。委中穴位于腘橫紋中點(腿窩正中點),主治腰腿痛。
“頭項尋列缺”。列缺穴在前臂部,橈骨莖突上方,腕橫紋上1.5寸處。主要治療頭面部疾病,在列缺穴處按摩,有助于治療偏頭痛、頭痛、顏面神經痙攣及麻痹、咽喉炎、牙關緊閉、齒痛等頭面部疾病。
“面口合谷收”,合谷穴位于第一、二掌骨之間,在第二掌骨的中點,橈側邊緣邊。也可以用簡便的取穴辦法,即,用另一只手的拇指第一個關節橫紋正對虎口邊,拇指屈曲按下,指尖所指處就是合谷穴。 經常注意按摩合谷穴,能治牙痛,保護牙齒健康,減少口腔科疾病的發生,同時由于大腸經從手走頭,凡是頭面上的病,按壓合谷穴都有效果。
劉明說,有些穴位具有雙向調節作用,如天樞穴,既可治療腹瀉,也可治療便秘;內關穴,可治療心動過緩,也可治療心動過速;足三里既可使胃動力增強,也可使胃動力減弱。
還有些穴位具有特異作用,如至陰穴(小腳趾旁開0.1寸),能有效地矯正胎位不正。
劉明說,有些穴位具有雙向調節作用,如天樞穴,既可治療腹瀉,也可治療便秘;內關穴,可治療心動過緩,也可治療心動過速;足三里既可使胃動力增強,也可使胃動力減弱。
還有些穴位具有特異作用,如至陰穴(小腳趾旁開0.1寸),能有效地矯正胎位不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