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是一切成功的起點,是通向成功的大門。人人都渴望智慧,但如何才能獲得“智”呢?在《靈樞·本神》中有這么一段話,非常耐人尋味:
中醫的開智訣竅 圖
心有所憶謂之意,意之所存謂之志,因志而存變謂之思,因思而遠慕謂之慮,因慮而處物謂之智。
這段話的大體意思是說:心里產生的各種想法(但還未決定的)叫做意,意已經決定了的叫做志,為了志而反復打算叫做思,將思條理化,制定由近及遠的實施步驟叫做慮,根據慮的結果毅然處理各種事務就叫智。明代醫學家李中梓的解釋為:“心已起而未有定屬者,意也;意已決而確然不變者,志也;志雖定而反復計度者,思也;思之不已,必遠有所慕,憂疑輾轉者,慮也;慮而后動,處事靈巧者,智也。”由此可見,心是產生“智”的物質基礎,“智”是一系列精神活動的最終結果。(注意:中醫上“心”的概念不同于西醫“心”的概念)
在現實生活中,許多人學問、能力差別不大,為何有的人成功而有的人卻不能成功呢?關鍵是沒有按照以上步驟去做。上述五個方面缺一不可。許多成功的人都是自覺或不自覺地遵循以上規律(即合道)而成功的。而有的人卻沒有做到,比如想法雖多卻缺乏明確的目標,或雖確定了目標卻未進行周密的思考,茫茫然不知從何處下手,或貿然行事,結果遇到許多始料未及的情況出現,弄得自己很被動,焦頭爛額,被迫放棄。而有的人雖也制定了計劃步驟,但缺乏施行的毅力,最終也只是一個美麗的夢想罷了。所以說要想獲得智慧,走向成功,只有按照以上步驟來做。
首先要從自己的想法中找出適合自己的志向。人的想法紛繁復雜,而且隨著外界事物的變化而不斷變化:今天看見明星風光想當明星,明天看見作家火爆就想當作家,后天看見企業家腰纏萬貫又想當企業家。人被各種想法所困擾,所以選擇目標(志)很重要。一般應從自身實際情況出發,分析自己各方面的優點、缺點,然后揚長避短,確定目標。目標有高低不同,志向也就表現為宏大與渺小。只有遠大的志向才能激發更高的智慧。諸葛亮說:“志當存高遠”,墨子也說:“志不強者智不達”,就是這個道理。
目標樹立了,下一步就要進行“思”,思考如何達到目標,也要根據自身情況,借鑒前人和今人的經驗,從各個方面考慮達到目標的各種方法,以及目標實現過程中可能出現的各種情況,盡量全面周到。然后根據以上思考的結果,制定切實可行的步驟,即“計劃書”。這一步就稱之為“慮”。“思”是找方法,“慮”是定步驟。在制定計劃步驟的時候要注意兼顧近期和長遠。“路漫漫其修遠兮”,志向的實現并非一朝一夕所能達到的,“人無遠慮,必有近憂”,所以既要有近期的計劃,也要有長期的計劃,而且要合情合理,切實可行,為下一步“智”打好基礎。
計劃擬好了,下一步就是將“慮”的結果付諸實施,具體履行,這一步就稱之為“智”。“智”是落實在行動上,沒有行動不能稱之為“智”。按照制定的計劃、步驟處理現實生活中的事務,這樣就能明確什么事該做,什么事不該做。凡是有利于達到目標的就做,而不利于達到目標的就不做。否則不管什么事都去做,勢必會阻礙甚至破壞目標的實現。孟子曰:“人有所不為,而后可以有為”,這區分“有為”與“不為”就是“智”,當然現實也不可能完全按照自己預想的那樣一成不變,會出現許多新情況、新問題,這就需要不斷的思考解決問題的辦法,克服重重困難,“筍因落籜方成竹,魚為奔波始化龍”,最終達到目標,走向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