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中醫診治疾病的認識已不局限于傳統“望、聞、問、切”四診的固有概念,以健康為標準,探求臨床癥候群與實驗室結果之間的對應關系,有科學依據地加強中醫和西醫的互補協調,融合中醫、西醫思維和方法的“客觀化診療平臺”正逐漸嶄露頭角。
作為探索嘗試,名老中醫俞瑾教授以獨創的“生命網絡調控”新醫學思想在多囊卵巢綜合征這一婦科常見疑難雜癥的診治上取得了一系列研究新成果。本期,我們特別邀請到俞瑾教授來為大家介紹中西結合、辨證分型診治多囊卵巢綜合征的最新研究。
關鍵詞:整體考察
將“多囊卵巢綜合征”稱為婦科疑難雜癥一點也不為過。這是因為多囊卵巢綜合征的發生和發展涉及到先天后天多種因素和神經、內分泌、代謝多個系統,因此臨床診斷治療很復雜。
多囊卵巢綜合征常表現為月經稀少或閉經、多毛、痤瘡、卵巢呈多囊性增大,已婚者不孕,是目前臨床多發的神經生殖內分泌代謝綜合征,同時,這些患者到40歲前后,其糖尿病與肥胖癥發生率要比正常人高8倍、心血管疾病發生率高5-6倍、子宮內膜癌與結腸癌發生率高2倍。
如何融合中醫與西醫的視角,不斷深入解讀這一疑難疾病?這需要一個隨著疾病和外環境的變化,既從臨床上持續探索,又堅持和臨床結合的實驗研究,從而探尋中醫和西醫的作用機理。事實上,看待這類疾病應當持有“整體視角”。
人體就是一個立體的、由神經、內分泌、代謝、免疫等系統憑借不同受體、不同酶系、生長因子、細胞因子、基因等為中介溝通和調節著的有活力的生命網絡。同時,這個生命網絡也受到環境、社會、家庭等外界影響而不斷變化著。
婦女一生的健康、亞健康和疾病是其整體經歷辨證的平衡、不平衡、再平衡……的過程,無論中醫“有癥就是病”或西醫“是病就有癥”,它們都在生命網絡中有失衡或受損的主脈可尋,這主脈又在生命網絡中產生漣漪反應,波及其它脈絡部位。
其中,多囊卵巢綜合征的出現就是由中醫的“腎”脈波及痰、瘀生成和其它經脈失衡而致,或是因西醫性腺軸主脈出現高雄激素現象,影響到其它內分泌軸、代謝、神經、甚至免疫功能。因此,這一疾病會呈現環環相扣的病象。作為醫生應當確立患者個體身心受環境影響的特點,進行共性與個性相結合的身心治療。
注重分型,豐富“辨證”內涵
毫不夸張地說,有1000位多囊卵巢綜合征患者就有1000種不同的患者體質特點。那么,如何讓“個體化”在中西醫結合治療多囊卵巢綜合征的過程中得以充分實現呢?事實上,分類、分型診斷十分重要。比如,以大量臨床病例實驗數據為基礎,從病史、體毛、皮紋、乳頭、陰部、皮膚色素沉著等體表特征大致分型,將多囊卵巢綜合征概括為2大型4小型。
這一研究探索不僅為多囊卵巢綜合征的早發現、早治療和缺少實驗室測定的基層醫療單位防治多囊卵巢綜合征提供了新的途徑,還豐富和發展了傳統中醫四診辨證的內涵。
據悉,新出版的《中國中西醫結合雜志》2008年第3期發表了俞瑾教授的這一研究報告即“宏觀與微觀相結合研究多囊卵巢綜合征”。該研究首次系統地根據多囊卵巢綜合征異質性表現明確提出客觀的中醫辨證和西醫實驗室結果分型診斷方法及對應的治療方案,第一次從理論上分辨和解釋了各型臨床表現的主要中醫辨證及其和機理相關的實驗室基礎。
關鍵詞:治病求因
有的放矢,建立“標準”體系
中醫學診斷精髓在于“辨證論治”,而辨證是以望、聞、問、切四診為依據。由于傳統中醫診法主要是通過醫生的目測觀察、語言描述、經驗辨析來判斷病證,其診斷結果容易缺乏客觀評價標準。
將宏觀與微觀相結合診治多囊卵巢綜合征可謂思路創新。由此,多囊卵巢綜合征的診斷和治療模式也進入一個全新階段:通過長期實踐臨床數據分析,初步建立一套客觀化、標準化、規范化的多囊卵巢綜合征診療指標。
對此專家特別強調,即便對于已經被確診為多囊卵巢綜合征的患者,也必須知道患者具體的病因。只有這樣才能在臨床上有的放矢。對此,俞瑾教授作了一個形象的比喻:進行多囊卵巢綜合征診斷猶如在分清你是哪里人,首先是哪個洲,其次是哪個國家,哪個省市,通過層層細化的方法來了解患者的不同特征。
多囊卵巢綜合征診斷正是要結合每個患者的過去和現在,家族和家庭,生活方式和思想習性等特點,最后確定患者的疾病究竟屬于哪個型,患者目前是什么狀態,只有目標明確了,才會有正確治療方向,疾病才就有可能被治好。
關鍵詞:生命網絡
創新思維,生命網絡調控
醫學不止是一本書、一個病或一個患者,而是隨年代而動態發展的以人為中心的“活科學”。中西醫結合治療婦科疑難雜癥也是一個堅持辨病與辨證結合、近效和遠效結合、宏觀與微觀結合,以生命網絡視角為基礎,按照女性不同的年齡、環境,以主脈和支脈相結合,以病人的健康為中心的治療過程。
與此同時,多囊卵巢綜合征的治療模式發展本身也經歷了一個漫長的探索階段。從1950年至1980年,俞瑾教授首次提出中西醫結合治療多囊卵巢綜合征。在1980至2000年期間,多囊卵巢綜合征中肥胖人群和胰島素拮抗現象增多。專家針對此現象建立了類似多囊卵巢綜合征的高雄激素、高胰島素不孕大鼠模型,并通過中醫臨床反復實踐,對有高胰島素/胰島素拮抗的患者,改用益腎化瘀痰的方法進行中西醫結合治療。
同時證實了多囊卵巢綜合征患者主要存在有高雄激素引起的神經、內分泌、代謝系統之間的三個惡性循環。這一研究表明,多囊卵巢綜合征存在神經-內分泌-代謝系統間的漣漪樣失控現象。自2000年起,專家在中醫整體觀和辨證觀基礎上,提出“生命網絡調節”的新醫學思想,并在這一思想指導下,創立了多囊卵巢綜合征辨證分型診治的新模式,為中西醫結合臨床打開了新的路徑。
俞 瑾
名老中醫,中國中西醫結合學會婦產科專業委員會名譽主任委員。從事生殖內分泌學、中西醫結合學、婦產科學的醫教研工作50余年,臨床擅長用中醫、針灸、西醫、中西醫結合方法治療女性從幼年、青春、更年到老年各期疾病和疑難雜癥,對各類不孕癥、多囊卵巢綜合征、子宮內膜異位癥、痛經、神經性厭食、青春期月經失調、生殖道炎癥、更年期綜合征等病均有突出療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