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藥理論中“血”與“頭發”的關系極為密切,因而有“發為血之余”的說法。
在中藥大家族里,有許多藥材來源于人體。其中一味“血余炭”,便是由健康人的頭發炮制而成的。藥用頭發為什么會有“血余炭”這個雅號呢?說起來,這其中還包含著一個獨特的知識。
祖國醫學理論認為:腎主骨、生髓、藏精,其華在發。意思說骨髓精血生長、運化由腎主管,精血是否健旺,可以從頭發潤澤與否表現出來。這是因為頭發的生長,不僅依賴于腎中精氣的滋養,而且有賴于血液的濡潤。精血充盈則頭發旺盛且有光澤,所以青壯年多有一頭茂盛的好頭發。精血衰弱則頭發枯搞,故老年人一頭白發,大病之人頭發脫落。血與頭發關系如此密切,就有了“發為血之余”之說,頭發便由此而得“血余”之雅名。但由于“血余”生用無效,需經炮制成炭后方能入藥,因得雅號“血余炭”。
血余炭的制作比較麻煩,首先要將收集的健康人的頭發用堿水反復漂洗除去油垢,然后用清水沖凈、曬干、置鐵鍋中。鐵鍋上再扣一小鐵鍋,小鍋周圍用黃泥封嚴,并在鍋上放置一張潤濕的紙條。在鍋內無氧的條件下煅燒,等小鍋上的紙條焦黃后停止煅燒,放置冷卻后,取出軌成小段,血余炭便炮制成功了。以前中藥店和走街串巷的小販處都會收購頭發做藥用,現在因為血余炭炮制繁瑣,一般藥店已很少收購。但在飲片加工廠,它仍是舉足經重的一味。
成品血余炭呈不規則的海綿狀,大小不一,色黑光亮。質地輕而酥,易碎,研之清脆有聲。以烏黑、發亮、質輕者為佳品。中醫認為血余炭性溫、味苦,具有收澀止血之功能。它與其他止血藥的不同之處在于止血而又去瘀,故沒有止血后留下瘀血的弊端。
現代藥理學證明,頭發含優質角蛋白(纖維蛋白)和脂肪、黑色素及鐵、鋅、銅、鈣、鎂等元素。經煅制成炭后,主要通過縮短凝血時間、促進血小板凝集等作用達到止血目的,療效確實不凡。醫生常會根據辨證論治原則,用血余炭配伍其他止血藥,制成湯劑或中成藥治療鼻衄、吐血、咯血、血淋(尿血)以及崩漏等各種出血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