陰陽,是中國古代哲學的一對范疇。它最初的涵義是指日光的向背,向日為陽,背日為陰,后引申為氣候的寒暖,方位的上下、左右、內外,運動狀態的躁動和寧靜等等。
古代思想家看到一切現象都有正反兩方面,就用陰陽這個概念來解釋自然界兩種對立和相互消長的物質勢力,并認為陰陽的對立和消長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
因此,陰陽是對自然界相互關聯的某些事物和現象對立雙方的概括,即含有對立統一的概念。這個概念引入醫學領域,即是將對人體具有推動、溫煦、興奮等作用的物質和功能,統屬為陽;對于人體具有凝聚、滋潤、抑制等作用的物質和功能,統屬于陰。
陰陽學說貫穿在中醫學理論體系的各個方面,用來說明人體的組織結構、生理功能、疾病的發生發展規律,并指導著臨床診斷和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