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什么是子宮肌瘤?
子宮肌瘤是女性生殖系統最常見的良性腫瘤,多發生于 35~50歲。據資料統計,35歲以上婦女約20%發生子宮肌瘤,但多數患者因肌瘤小、無癥狀,而未能發現。
2、子宮肌瘤的臨床表現
子宮肌瘤的典型癥狀為月經過多與繼發貧血,也有一些患者可無自覺癥狀。肌瘤的癥狀一般與股瘤生長部位、大小有密切關系。
(一)月經增多
多發生于粘膜下及肌壁間肌瘤,表現為月經過多、經期延長或不規則陰道流血。引起流血增多的主要原因是:子宮內膜面積增大,因雌激素作用至子宮內膜增生,肌瘤妨礙子宮 收縮,并影響血循環而使內膜充血。由于長期流血,患者常有不同程度的貧血。
(二)下腹部包塊
當漿膜下或壁間肌瘤增大超越盆腔時,患者多能自己捫及包塊而去醫院就診,可伴有 下墜感。
(三)壓迫癥狀
位于宮體下部及宮頸的肌瘤,如嵌頓于盆腔內,可壓迫盆腔組織及神經,引起下腹墜痛及腰背部酸痛。肌瘤向前或向后生長,可壓迫膀胱、尿道或直腸,引起尿頻、排尿困難、尿潴留或便秘。當肌瘤向兩側生長,則形成闊韌帶肌瘤,其壓迫輸尿管時,可引起輸尿管或 腎盂積水;如壓迫盆腔血管及淋巴管,可引起下肢水腫。
(四)疼痛
比較少見,除因盆腔神經受壓有疼痛外,帶蒂的粘膜下肌瘤在宮腔內引起宮縮而產生疼痛,當肌瘤阻塞宮頸管,妨礙經血外流,可引起痛經。當帶蒂的漿膜下肌瘤發生蒂扭轉或發生于妊娠期子宮肌瘤紅色變性或感染時,均可引起較劇烈之腹痛。
(五)對妊娠及分娩的影響
漿膜下肌瘤一般不影響受孕,當位于子宮角的壁間肌瘤壓迫輸卵管間質部以及粘膜下肌瘤引起子宮內膜感染,肌瘤并發子宮內膜增生時,均可引起不孕。若能受孕,有時可因供血不足或宮腔變窄而妨礙胎兒發育,引起流產及早產。當妊娠足月時,尚可因宮腔變形至胎 位不正,且肌瘤可妨礙宮縮,引起難產及產后出血等。
3、子宮肌瘤的治療
應根據患者的年齡、癥狀、肌瘤大小、生育情況及全身健康狀況等進行全面考慮后再 作決定。一般采取下列不同治療措施。
(一)隨訪觀察
對肌瘤小于妊娠 8周,無明顯癥狀或近絕經期婦女子宮小于妊娠12周大小,月經正常,無壓迫癥狀者可暫時觀察。堅持每3個月復查一次,一般在絕經后肌瘤可逐漸萎縮。在隨訪期間發現肌瘤增大或癥狀明顯時,應考慮手術治療。
(二)藥物治療
對月經量多而子宮增大約 8周妊娠大小患者,在診斷性刮宮排除子宮內膜癌后,可采用雄激素治療。雄激素有對抗雌激素,促使子宮內膜萎縮,使子肌層及血管平滑肌收縮,減少出血量之作用。
(三)手術治療
經長期保守治療無效,或癥狀明顯,肌瘤較大,合并貧血及生長迅速者,應考慮治療。
目前,在手術治療子宮肌瘤方面首選宮、腹腔鏡,此手術屬微創技術,無需開腹,因此對患者的創傷極小,術后恢復也比較快,切口無需縫合,不會留下疤痕。最主要的優勢是可以最大限度地保留子宮等器官的完整性,保留患者的生育能力。我們曾為一位患者做了一例腹腔鏡下的子宮肌瘤切除術,切出最大肌瘤直徑20cm,最小直徑1cm,共計7個瘤,肌瘤組織總重600多克。這在國內微創婦科方面是極其少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