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谷雜糧”是保持營養平衡的基礎,日常飲食要遵從“食物多樣、谷類為主”的原則。
哈佛大學“公共健康學院”的沃爾特·威萊特博士提出的“健康飲食金字塔”是近年來公認的健康飲食指南。可以看出,位于“金字塔”最底層是五谷類主食,是要求“吃最多”的一類,那么,主食又該如何健康地吃呢
不能忘記或故意不吃主食
所謂主食,主要是指糧食,包括米、面、雜糧、薯類等。主食的主要成分是碳水化合物,也就是糖。有些人,尤其是減肥者和糖尿病患者,認為應減少攝入此類食物而少吃甚至不吃;另一些人在吃正餐的時候只顧喝酒、吃菜,副食特別是葷菜吃得特別多,忘記或故意不吃主食;還有—些人習慣用蔬菜或水果代替主食,認為更有營養。這些都是不正確的飲食觀念和飲食習慣。
“五谷雜糧”是保持營養平衡的基礎
各種食物各有著不同的營養價值及功能,而糧食類則是我們熱量的主要來源。糧食中含豐富碳水化合物,大約占70%以上,而脂肪含量很少。作為三大產能營養素之一——糖,能夠直接而迅速地補充消耗,維持體溫和參與體內多種代謝,并能防止人體攝入過量的其他食物。營養學家告訴我們,膳食中碳水化合物所產生的能量應占總能量的60%~65%,這對于任何人,即使是糖尿病患者都不例外。碳水化合物若是缺乏,身體就會出現能源短缺,所以,主食是必不可少的。如果一味減少主食的量,其能量需要就要通過蛋白質類和脂肪類食物來滿足,其他食物必然增多,造成膳食中某種營養素過少而其他營養素過多,這樣的飲食是一種失衡的飲食。比如肉類雖然也能提供給人體熱量,但其中脂肪和膽固醇含量也高,葷菜吃得太多,脂肪和膽固醇攝入相應增多,會引起高脂血癥及肥胖;又比如水果和蔬菜為我們提供礦物質、維生素、膳食纖維等,其糖類含量卻不高,與主食有很大差別而不可代替主食,過多進食水果和蔬菜,可能會造成能量不足,同時也影響到必需微量元素和維生素的吸收和利用。另外,從中醫學角度講,五谷類大多味甘、性平,可補益調理脾胃,而動物性蛋白食物和蔬菜水果,吃多了則容易損傷脾胃,影響消化吸收。
主食的另外一個重要作用在于:它們中的谷類是人類獲取B族維生素的重要食物。B族維生素是維持人體健康的一類重要營養素,其中最重要的是維生素B1。維生素B1作為輔酶參加碳水化合物代謝,使這個過程能夠順利進行;維生素B1還有增進食欲與消化功能,維護神經系統正常功能等作用。維生素B1缺乏時,糖代謝不完全,會產生丙酮酸等酸性物質,降低體液pH值甚至損傷大腦、神經、心臟等器官,由此出現的一系列癥狀,稱為“腳氣病”。
重視主食是中國傳統飲食的最大優點,中醫理論認為“五谷為養……”,一個“養”字,道出了五谷的重要。當今的營養學家也認為,與西方發達國家較多動物性食物的飲食結構相比,以植物性食物為主、動物性食物為輔的飲食結構不但有利于營養和健康,而且有利于節省能源、保護環境。西方的飲食結構具有“高熱能”、“高蛋白”、“高脂肪”的特點,如此“三高”飲食是冠心病、高血壓、腫瘤、糖尿病、肥胖等所謂“富貴病”、“文明病”的罪魁禍首。中國近年經濟發展,生活水平提高,飲食結構也逐漸“西化”,同時,上述疾病的增加速度也不亞于洪水暴發,已經成為威脅國人生命和生活質量的主要因素。為此,1997年公布的中國居民膳食指南明確指出,要遵從“食物多樣、谷類為主”的原則。
日進主食六七兩
那么主食攝入多少為適宜呢?一般來說,如果一個中等體型和中等活動量的人每天需要的總能量為1600千卡,其中碳水化合物所占的能量就是1600×65%=1040千卡,而每1克碳水化合物產生的能量為4千卡,那么1040÷4=260克,這就是每天所需要的碳水化合物的量。如果按主食中大約含有75%的碳水化合物來計算,一個人每天所需要的主食量就是260÷75%=346.67克,約合6~7兩。所以健康成年人每日糧食的攝入量以350克左右為宜,至少也不能低于300克,即使在減肥期間也不例外。
貌似主食≠主食
現在人們心目中主食的范圍擴大了,燒餅、油條、春卷、奶黃包、蛋黃酥、奶油蛋糕及一些洋快餐食品均含有淀粉,都被當成主食對待。事實上,這類食物的脂肪含量較高,不等同于原味五谷的作用,吃多了還會導致體重增加,對健康無益。而且食品加工企業為了食品的外觀美、口感細膩,將營養豐富的食物進行化學處理,破壞了原有成分,甚至生成了有害的致癌物質。
下面檢舉幾種常被當成主食的食物:
方便面方便面的主要成分是面粉,但經加工后,便含大量隱藏脂肪(經過油加工的食物還有炒飯、炒粉、炒面等)。而且,方便面中還含防腐劑,湯包里有大量味精和鹽,因此不宜多吃。
蛋糕蛋糕的主要成分也是面粉,但制造蛋糕的過程中會加入大量砂糖、油等,使其熱量大大增加,因此還是少吃為妙。
炸薯片一只烤馬鈴薯所含的熱量只有150千卡,卻含有12種維生素和礦物質以及相當于一碗燕麥片的纖維素。如果把這只馬鈴薯加工成油炸薯片,損失的是許多營養成分,增加的卻是熱量(500千卡)。
西洋快餐對于西洋快餐,在這里不得不濃墨重彩地談一下了。因為就在最近幾年,洋快餐已迅速成為中國人的飲食時尚。
進餐時,科學的營養標準是:熱量60%來自碳水化合物,30%來自脂肪,10%來自蛋白質,但是這類快餐中脂肪提供的能量則占總能量的50%以上!而其中維生素也在制作過程中大量流失,可見其搭配不合理,而且還具有“三高”(高熱量、高脂肪、高蛋白),“三低”(低礦物質、低維生素、低纖維)的特點。這樣的飲食是導致肥胖、高血壓、高脂血癥的元兇之一。
前些年的美國,每4個人中有1個人吃快餐,所以就有至少37%的人超重!現在歐美、日本等一些發達國家已經把快餐食品視為垃圾食品。
所以,做工精美、價格昂貴的食物不一定是好的食物。好的食物應該是給予人體充分而恰當的營養的食物。原味的五谷有著天然的清香,沒有油膩的味道,沒有過高的糖分,沒有防腐劑,卻有著最為適合人體需要的營養成分,當然是食物中上上之選。日常看似平淡的米飯、湯面、蒸餅,才是比制作精細、可口的點心更適合我們。因此,我們為什么要放棄“原始食品”和它們沁人心脾的天然香味,而去親近那些浸了油、添了糖又導致許多疾病的“美味”垃圾呢?
全谷米面更營養
精細加工的米在碾白加工過程中,米糠被丟棄,反復碾軋后,只剩下淀粉和少量蛋白質。米糠包括果皮、種皮、糊粉層、米胚芽等,包含了稻谷64%的營養素,是其精華之所在。但當我們購買精米精面時,這些寶貴的營養精華卻已經損失在了精加工的流水線上
全谷物食品是指用完整的谷物種(包括胚芽、胚乳和麩皮)加工而成的食品,例如糙米、大麥、燕麥等。糙米、全麥面包這些全谷麥類食品因為保留了麩皮等成分,比經精細打磨的白米、白面包含更多纖維素和營養。也正是因為如此,沃爾特·威萊特博士的“健康飲食金字塔”就特意將碳水化合物分成“全谷物食品”和“精制米面”兩種,前者位于金字塔底層,是要求多吃的一類;后者則位于塔頂,屬于“節制攝入食品”。
精制碳水化合物(主要是精制谷物)纖維素和營養含量少、熱量高,多食容易誘發糖尿病、心臟病等病癥。因為精制谷物中的淀粉稍加分解即變成葡萄糖,迅速進入血液。如果它們沒有被及時消耗,就需要大量胰島素來把它們“搬出”血液,變成脂肪或者儲存在肌肉細胞中。如果這一過程經常發生,細胞就會對胰島素越來越有抵抗力,即所謂“胰島素抵抗”,迫使人體產生更多的胰島素,最終系統崩潰,引發糖尿病及其并發癥。
科學研究證明,全谷物食品富含纖維、礦物質、維生素和數百種植物化學物質,脂肪含量較低,是天然的保健食品。全谷物食品對心臟病、消化系統腫瘤以及糖尿病等都有一定的預防作用。試驗發現,每天吃一碗燕麥粥和兩片全麥面包的人患2型糖尿病的比例比普通人要低30%。另外全麥五谷類食物所含的豐富纖維素,有助大便暢通,可預防及緩解便秘。
米、面本來是人們獲得B族維生素、礦物質和膳食纖維最方便、最重要的來源,精加工的米、面則損失了這些營養,而且是加工越精細損失越多。所以,我們要吃些糙米、粗面等全谷物食品,甚至可以吃些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