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早就意識到催眠具有神效,但是它展示的一些現象撲朔迷離,難以解釋。所以催眠術尚不被主流科學所接納。近來美國科學家將其提升至科學層次的研究,逐漸破解它的一些奧秘。其實,人類潛意識世界五彩繽紛,奇妙無比。
歷史上最早有關催眠術記載的是中國的《素問·移精變氣論》:“古之治病,惟其移精變氣,可祝由而已。”祝由者,乃催眠治病也。
2000多年前中國人治病,除中醫外,還有祝由十三科。祝由科是古代醫術的一種流派,即祝說病由。是在催眠的狀態下,醫患雙方的一種互動。不需要針灸、用藥,或少用藥。唐代太醫署中設立咒禁科。到了元明之際太醫院設有祝由等十三科。“祝由”的概念很廣,包括禁法、咒法、祝法、符法,以及暗示療法、心理療法、催眠療法、音樂療法等。
中醫藥學博大精深,是豐富獨特的文化遺產,遺憾的是后人非但不能發揚光大,反而將其某些精深的內涵荼毒歪曲了。比如除望、聞、問、切之外,還有一算—推算你出生時所處的氣候環境—因為出生時氣候、陽光和溫度對人的健康有著至關重要的影響。
1775年,奧地利的麥斯默用磁鐵作為催眠工具,最早把催眠術作為一種治療方法臨床施用,并建立了一種神秘的“動物磁氣說”。1841年英國外科醫師杰姆斯·布雷德才對催眠現象做了科學的解釋,認為是治療者所引起的一種被動的類睡眠狀態,并借用希臘文“hypnos”(即“睡眠”)創造出“hypnosis”(催眠)一詞,至今一直沿用這一術語。
傳說與事實
被催眠者可躺可坐,少時平靜,催眠師開始催眠,他的聲音輕緩而富韻律:“請抬頭……慢慢閉上眼睛,深吸一口氣……把氣呼出,放松雙眼,讓身體飄起來……想像你正漂浮在浴盆中、平靜的河面上,或正漂浮在碧藍靜謐的天空中……呼吸要一次比一次自如……讓身心都融入這美妙的仙境……”
隨著催眠師不斷重復上面的話,被催眠者漸漸進入被催眠狀態,有的稍有困意,有的輕聲酣睡,有的身體僵直。但不管他們處于何種狀態,都能聽從催眠師的指令,活動自己的肢體。
這是一幕典型的催眠現場,在世界各地上演了很多年。美國著名的精神病學教授戴維·斯皮格爾和他的父親老斯皮格爾都是催眠術的研究者和實踐者,尤其是老斯皮格爾,一生矢志不逾,身體力行。早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時,他首次在戰地醫院的手術中使用了催眠術,為實施手術的士兵減輕了痛苦。1943年,在突尼斯的馬特爾戰役中,老斯皮爾格不幸被德軍的炮彈擊中腿部。他用急救包簡單自救后,就給自己實施催眠術,從而減緩劇烈的疼痛。兒子正是被父親的神奇經歷所感染,目前已成為美國催眠術臨床研究的著名專家和推廣人。
神奇與分歧
多年來,無數嚴謹的事例證明,催眠術能減輕疼痛,控制血壓,還能使身上的疣消失。原本一個柔弱的小姑娘,催眠后不僅變成了一根僵直的棍子,支撐起小腿和肩膀后,腹部竟能承受一個成年人的重量。整個身體就像石頭橋面一樣堅硬,完全超出了表演意義上的神奇。在催眠中還有現代科學無法解釋的現象,例如感覺超敏現象:催眠師如果暗示被催眠者正有一塊燒燙的金屬放在他的身上,那么被催眠者的皮膚上就會真的出現燙傷的斑痕。此外,還有正幻覺、負幻覺、行動和知覺的分裂,記憶的恢復和催眠后的遺忘癥等。
20世紀的六、七十年代,也就是小斯皮爾格在課堂上聆聽父親講授催眠術的時候,有關催眠術的研究成果接連公布,形成一個催眠術研究的世界性高潮。1961年,精神病學家拉爾伏·奧古斯塔發表了一份研究報告,研究對象是850名在生產時被施以催眠術的婦女。結果顯示,這些人中只有4%,也就是34人,在生產時要求使用止痛藥。其他跟蹤研究還發現,被催眠者比未被催眠者忍受劇痛的時間長達一分鐘,而那些用了止痛藥的人忍受劇痛的時間只有30秒。催眠的止痛效果可見一斑。
催眠術的另一個神奇之處在于,它的效果因人而定,并非人人受用。一個人是否容易進入催眠狀態是由催眠感受決定的。一般認為青少年比老人和小孩易受催眠,女性比男性易受催眠,想像力豐富、相信催眠的人易受催眠。
戴維·斯皮爾格為代表的一批對催眠術孜孜以求的科學家們認為,催眠術的作用和安慰劑沒有什么兩樣,兩者都是通過暗示達到治療的目的,是不可能代替藥物的。
實驗與證據
實驗的目標是大腦處理信息的關鍵部位—紡錘狀線路,它位于大腦的枕葉,具有加工處理顏色感知的功能。根據思維活躍的程度,它會啟動不同的電波線路,能清楚顯示人的思維狀態。
戴維·斯皮格爾和哈佛大學的精神病學家斯狄芬·克思林為雙方代表,他們與精心挑選的八名志愿者一起來到位于波士頓的馬薩諸塞總醫院的實驗室。他們先讓收受試者接受PET(正電子發射斷層攝影),然后再讓他們看色彩豐富的幻燈片,借以展示他們的大腦活動圖。繼而將幻燈片的顏色全部去掉,使之成為黑白片,請受試者想像補充上面的色彩。兩個實驗都是在催眠狀態下反復進行的。
當受試者看到色彩豐富的圖像時,他們大腦兩側的紡錘狀線路同時啟動;當他們只是在腦海中想像那些顏色時,紡錘狀線路雖然只在人腦的右側啟動。因為是處于催眠狀態,可是左腦和右腦卻和平時興奮思維一樣,非常活躍。這無疑說明,被施以催眠術后,人的思維不僅十分活躍,而且能產生幻覺想像。就好像給人注射了維生素A,或者是類似的東西。
監督實驗后,克思林表示,我真實看到了結果,催眠的確能豐富我們大腦的想像。但是,這還只是知其然,我們還想知道所以然。他認為,大腦的左半球處理的是具體事件,而右半球負責處理的是概念和普通事物,所以紡錘狀線路是按照大腦分工開啟的,而正是它們決定著我們的思維狀態。催眠術實施后顯示的是又一種因果關系,這肯定不是一般暗示具有的神秘力量。
應用與解釋
1925~1947年,美國牙醫診所率先采用催眠術,借以患者疼痛。
1950~1960年,美英醫師協會宣布了對于催眠作為一種有效的輔助治療手段的支持聲明。
1962年,美國醫師那波利斯在為患者催眠狀態下,進行了一例大腦手術。
1973年,英國成立了國家催眠理事會。
西方科學家比較理智,多數將催眠術限定在止痛范圍,極少有人把它吹得神乎其神、用它招搖撞騙。當然,還有相當多疑點和問題需要揭示。比如人的生理結構和腦組織基本一樣,可為什么接受催眠的效果會有很大差異呢?催眠術對疾病的療效僅僅是心理作用嗎?某些人接受催眠后,視力明顯得到改善,可檢查他的眼睛的折射率并未發生變化。另外,被催眠者如果犯罪,是否應負法律責任?這關鍵要看被催眠者的意識是否接受大腦支配。
歸根結底,催眠術的成功首先取決于被催眠者與催眠者的合作,它是被催眠者的一種自愿行為,催眠成功的例子顯示,被催眠者無一例外地感受到身心的愉悅。實踐證明,催眠者發出的暗示指令一旦違背了被催眠者的心愿,他立即便會從催眠狀態蘇醒。比如,非讓老實人去殺人,讓良家婦女去賣淫,即使處于深度催眠中,他們也會馬上清醒。
催眠的另一個神奇之處是對動物同樣有效。很多深諳催眠術的人都能為動物實施催眠。正如中國一位善于對動物進行催眠的催眠師所說:催眠術不屬于醫學,也不是魔術,而是通過語言、肢體動作、表情等的引導,啟動人體和動物體內本身就有的反應系統,讓其達到完全放松的狀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