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一項針對640位女性的訪查顯示,過半的受訪者不滿意平時所穿的鞋子,最主要的原因就在于鞋子無法讓雙足感到舒適。此外,美國足踝關節協會(AOFAS)指出,每年約有80萬例的女性患者接受腳部手術。這些,都是不合腳的鞋子所引起的健康危機!
高跟鞋——骨盆不可承受之重
蹬雙高跟鞋看來搖曳生姿,卻可能累及全身。除了讓腳掌部位骨頭及附近筋膜因為過度受力而變形、發炎外,小腿、臀、腰、背的肌肉也會處于緊張狀態。因為高跟鞋讓身體被迫前傾,破壞了重力的正常傳遞路線,要維持身體平衡,保持挺拔,這些部位的肌肉就需要共同用力,長期下來,當然會腰酸背痛,疲勞不堪。
經年累月骨盆也會遭受到隱形傷害。由于穿上鞋后人體重力前移,上身重量不再經骨盆傳導到膝、小腿、踝、足至地面,而是直接由骨盆傳導到雙腳。這樣會使骨盆負擔加重,長期如此,骨盆入口會慢慢變窄,造成分娩困難。為了能夠順利生產,窈窕淑女們別再對高跟鞋情有獨鍾了。
尖頭鞋——現代纏足之痛
「拇趾外翻」和「錘狀趾」,是尖頭鞋典型的代表作。拇趾外翻指的是拇趾向外傾斜大于生理角度15度,原因是緊窄的鞋頭一直壓迫拇趾向外彎曲;而「錘狀趾」則是因為尖頭鞋將大腳趾和小腳趾向中間擠壓,中間的腳趾被迫向上抬起、蜷曲而形成,兩者都是尖頭鞋造成的腳部畸形,而且可能伴隨局部組織的發炎,嚴重者還會形成骨刺,讓人疼痛難忍。
嵌甲也是穿尖頭鞋造成的雙足困擾。因為腳趾甲在不斷生長,而過尖的鞋頭使其無處可去,只能嵌入到趾頭肉內,這就是嵌甲形成的原因。隨之而來就是甲溝炎、腳趾紅腫、疼痛、軟組織化膿等等,嚴重者甚至需要把趾甲拔去,排除膿液才能痊愈。
窄鞋——雞眼首推禍首
雞眼是小塊皮膚或成團已死細胞的增厚現象,是出自腳對外部傷害的一種自我保護,常長在腳趾背面或者是腳趾之間。但是,當它們長得太大時則會帶來疼痛。主要原因是過窄的鞋與腳發生的摩擦。買鞋時,我們常只注意鞋長,不注意鞋寬,或者是以為鞋總是越穿越大,所以緊一點、窄一點也沒關系,其結果就是讓自己的腳受委屈,雞眼就應運而生。
運動鞋和長靴——腳氣最佳溫床
人的足部有25萬個汗腺,遠遠超過身體其它部分,可有效調節我們的腳部溫度。但當我們的腳長期處在封閉空間(比如一天超過16個小時以上),腳汗無處揮發,而濕熱環境則成了孳生香港腳的溫床。運動鞋和長靴的透氣性都很差,正是香港腳最適合的生長環境,它們會讓腳部皮膚發紅、發熱、搔癢、脫皮等,苦不堪言。而常穿運動鞋還有另一健康危機,就是造成扁平足。運動鞋多是平底,再加上環境濕熱,腳底韌帶很容易變松拉長,腳掌逐漸變寬,形成扁平足。
塑料拖鞋——化學染料傷腳又傷身
塑料拖鞋的材料中多含有染料等,腳部皮膚如果長期接觸常會導致過敏,醫學上稱為「拖鞋皮炎」。患處的腳或是腳趾縫會有嚴重搔癢,出現紅斑、紅腫、水泡甚至化膿出血,行走困難;有些人還可引起淋巴腫大,淋巴管炎等全身性并發癥,嚴重影響正常生活。
要防止化學物質對纖纖玉足的傷害,就要盡量減少穿塑料拖鞋的時間,如必要長時間穿著,最好穿上襪子,避免直接接觸。當然,最好的辦法就是選擇非塑料拖鞋,一雙舒服的棉質拖鞋或是木質拖鞋,就能防堵劣質塑料的傷害了。
平底鞋——別叫腳跟太沉重
高跟鞋不能長時間穿,平底鞋也同樣如此。因為穿著平底鞋會把體重的60%以上都轉移到腳后跟上,導致后跟部位的滑囊受到損傷,引發滑囊炎。滑囊發炎后,腳跟會感到腫脹、疼痛。但只要你及時更換鞋跟高度合適的鞋,滑囊炎通常會在1~2周內自動痊愈。合宜的鞋跟高度應保持在2~4公分左右,這樣,前后足就會各負重50%,自然腳趾和后跟都不會叫屈了。
硬底鞋——小心震動你的腦
硬底鞋最大缺點是鞋底的緩沖力量弱,讓腳部直接遭受地面的沖擊力。特別是在跑步時,足底承受的壓力是體重的4~5倍,也就是說,一個75公斤的人,其腳部要承受280公斤左右的沖擊力。若沒有鞋底的緩沖,就很容易對腳部關節造成損傷。嚴重者還會對大腦造成傷害,因為人的大腦是半凝固狀態,很怕震動,過大的震動甚至會引起腦震蕩。人如果穿硬底鞋,震動沒有被緩沖,其力量就會從膝、臀透過脊椎傳遞到大腦。特別是在劇烈運動時,其震動力等同不斷地敲擊顱骨,長期下來,必然會危害腦部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