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秋以后,天氣漸涼,氣候干燥。此時人們往往會在不同程度上感到口、鼻、皮膚等部位有干燥感。有的人還會出現口干舌燥、毛發不榮、小便短少、大便干結、鼻塞、咳嗽等一系列癥狀,稱為“秋燥”癥。
祖國醫學認為,燥為秋季的主氣,稱為秋燥。其氣清肅,其性干燥。每值久晴未雨,氣候干燥之際,常易燥邪為患。由于肺司呼吸,肺主皮毛,肺與大腸相表里,故當空氣中溫度下降時,肺、大腸與皮毛首當其沖。這就是燥邪致病的病理特征。老年人對秋燥適應性差,耐受力弱,更應重視預防。
一、飲食調養,“清潤”為宜。燥是秋之主氣,易傷津液,平時要多飲些開水、淡茶、豆漿等飲料。還應多吃些蘿卜、蕃茄、梨、香蕉等具有潤肺生津、養陰清燥的食物。要禁煙、酒和辣椒等燥熱之品。暮秋,人們的精氣開始封藏,進食滋補食品較易被機體消化、吸收和藏納,有利于改善臟腑功能,對體弱多病的老年人更有康復、祛病和延年之功效。這時可適當多吃些瘦肉、魚蝦、禽蛋,以及蓮子、大棗等食品。《千金翼方》載:“秋冬間,暖里腹。”因此在飲食上應注意暖腹,禁食生冷。
二、勤習吐納,防燥保健。中醫素有“腎液為唾”之說。認為唾液的盈虧與腎的盛衰息息相關。因此,老年人早晚應常做漱泉術。即閉目靜坐,先叩齒36下,然后用舌在口中攪動,待口中唾液滿,嗽練數遍,分三口咽下,并用意送至丹田,再緩緩將氣從口中呼出,如此反復36次,稍停片刻,兩手握拳,左右各做3次。如能長期堅持,對預防秋燥大有裨益。另外,老年人還應“早睡早起,與雞俱興”,使意志安逸、神氣收斂,從而保持肺的清肅功能,抵御燥邪侵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