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話說“入秋無病三分虛”。秋季適當(dāng)進補是恢復(fù)和調(diào)節(jié)人體各臟器機能的最佳時機,秋涼進補宜先調(diào)理脾胃。進補之前要給脾胃一個調(diào)整適應(yīng)時期,可先補食一些富有營養(yǎng)、易消化的湯粥,以調(diào)理脾胃功能。如魚湯、瘦肉湯、禽蛋以及山藥、蓮子等。此外,豆類及新鮮蔬菜、水果均宜適量入湯食補。
脾虛的人:脾虛的人常常表現(xiàn)為食少腹脹、食欲不振、肢體倦怠、乏力、時有腹瀉、面色萎黃,這類朋友不妨適度喝些健脾和胃的湯,以促進脾胃功能的恢復(fù)。如芡實粥、山藥湯、豇豆湯、小米粥等都是不錯的選擇。喝粥還能和胃、補脾、潤燥,因此,若用上述食物煮粥或做湯食用,療效非常好。
胃火旺盛的人:平時喜歡吃辛辣、油膩食品的朋友,日久易化熱生火,積熱于腸胃,表現(xiàn)為胃中灼熱、喜食冷飲、口臭、便秘等。這類朋友進補前一定要注意清胃中之火。適度多吃些些苦瓜湯、黃瓜湯、冬瓜湯、苦菜湯、苦丁茶等,等胃火消退后再進補。
老年人及兒童:由于消化能力較弱,胃中常有積滯宿食,表現(xiàn)為食欲不振或食后腹脹。因此,在進補前應(yīng)注重消食和胃,不妨適量吃點山楂羹、白蘿卜湯等消食、健脾、和胃的湯粥。
另外秋季進補不能亂來,立秋一到,天氣雖然早晚涼爽,但白天仍有秋老虎肆虐,所以人的身體極易出現(xiàn)倦怠、乏力等情況。根據(jù)中醫(yī)“春夏養(yǎng)陽,秋冬養(yǎng)陰”的原則,秋季進補雖然是十分必要的,但進補不可以亂補,應(yīng)注意避免以下問題:
1、忌無病亂補:無病亂補,既增加開支,又害自身。如過多的食用雞湯或肉湯,血中膽固醇會增多,易誘發(fā)心血管疾病。
2、忌虛實不分:湯品也需要對癥進補,才能補益身體,否則適得其反,會傷害身體。
3、忌多多益善:認為“多吃補藥,有病治病,無病強身”是不對的。如過量服用參茸湯會引起腹脹,不思飲食。
4、忌凡補必肉:動物性食物不僅有較高的營養(yǎng),而且味美可口。但肉類不易消化吸收,若久吃多吃,對胃腸功能造成重負。過多的脂類、糖類等物質(zhì)又往往是心腦血管病的病因。
5、忌以藥代食:藥補不如食補,重藥物輕食物是不科學(xué)的,因為許多食物也是有治療作用的藥物。如多蘿卜湯,可健胃消食,順氣寬胸,化痰止咳。日常的花生湯、紅棗湯、扁豆湯、藕湯等也都是不錯的滋補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