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季是重要的養生季節,也是身體儲存能量度過寒冬的季節。然而立秋后,不少人嘗到了秋燥的厲害。
從中醫節氣看,中秋是氣候轉換的分界點。中秋之前算早秋,早秋的干燥稱“溫燥”;一過中秋,天氣明顯轉涼,早晚溫差大,此時為“良燥”,容易感冒、咳嗽,有些人甚至會腹瀉、腸胃功能失調。那么怎樣從飲食上來調理,讓我們沖破“秋燥”的封鎖呢?
中醫認為“肺氣太盛可克肝木,故多酸以強肝木”、“酸甘化營”,因此,多攝取酸性食物,可以刺激人體內分泌更多的津液,從而達到減燥潤肺的目的。平日飲食,可在飯菜中多加些醋,山楂、秋梨膏、柚子等也是不錯的滋陰潤燥的酸性食物。需要注意的是,有些人愛吃酸梅,倒也未嘗不可,但酸梅屬于堿性,吃多了會影響腸胃消化機能,容易造成潰瘍。
此外,秋季還應多吃易消化的食物。蔬菜最好燙一燙再吃,少吃沙拉等涼性食物。西瓜、香瓜等涼性水果易損脾胃陽氣,可適量吃蘋果、葡萄、柑橘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