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秋以后,雨水漸少,天氣漸涼,氣候變得日趨干燥,此時人們往往會在不同程度上感到口、鼻、皮膚等部位有干燥感,有的人還會出現口干舌燥、小便短少、大便干結、鼻塞、咳嗽等一系列癥狀,這就是“秋燥”癥。。河北省人民醫院中醫科主任郭連澍提醒,預防秋燥最好的方法就是調理飲食和起居。
秋天燥邪為上
郭連澍說,燥為秋季的主氣,秋燥是外感六淫的病因之一,人體極易受燥邪侵襲而傷肺,出現口干咽燥、咳嗽少痰等各種秋燥病癥。秋燥臨床上大致分為“溫燥”和“涼燥”兩種類型。
溫燥:癥狀為發熱、咳嗽、口干、舌苔黃等。桑杏湯是用于治療外感溫燥的主劑,可以清宣燥熱,潤肺止咳。
涼燥:癥狀為發熱、口干、惡寒、怕冷等。杏蘇散是用于治療外感涼燥的主劑,可以清宣涼燥,化痰止咳。
遠離秋燥有招
飲食調養:飲食調養是預防秋燥的最佳方法。秋天的主要氣候特點是干燥,人體內缺水,易傷津液,但是光喝白開水,并不能完全抵御秋燥帶來的負面效應。我國古代就有對付秋燥的飲食良方:“朝朝鹽水,晚晚蜜湯。”所以,平時可適當多飲些開水、淡茶、豆漿、牛奶以及蜂蜜等飲料,還應多吃能滋陰潤燥的蔬菜水果,如蘿卜、銀耳、蓮藕、蓮子、百合、梨、蘋果、柿子、香蕉、烏梅等,可以清泄燥邪,滋潤臟腑,生津養液。不吃或少吃辛辣煎炸燒烤類食品,如辣椒、花椒、桂皮、生姜、蔥及酒等,特別是生姜。這些食品屬于熱性,又在烹飪中失去不少水分,食后容易上火,加重秋燥。
起居保健:早睡早起可以收斂神氣,使肺氣不受秋燥的損害,從而保持肺的清肅功能。積極參加體育活動,如散步、慢跑、練拳、打球等,長期堅持體育鍛煉能夠提高心肺功能和耐寒能力,對秋燥帶來的種種隱患,能起到預防和緩解的作用。
心態平和:中醫講“陰虛火旺”,陰虛的人,肝火偏旺,久則內耗陰津。尤其到了秋季,其燥象更為明顯。因此,預防秋燥也要重視精神調養,以平和的心態看待一切事物,以順應秋季收斂之性。
■小貼士
下面推薦三款簡單實用的防秋燥食療方,大家不妨試一試:
梨子粥:梨子兩個,洗凈后連皮帶核切碎,加粳米100克煮粥。有生津潤燥、清熱化痰的功效,亦可用作秋季保健食品。
銀耳粥:將銀耳5-10克浸泡發脹,加粳米100克,大棗3-5枚同煮粥。銀耳味甘淡性平,有滋陰潤肺、養胃生津的作用。
百合粥:新鮮百合60克,冰糖適量,加粳米100克煮粥。有清心潤肺之功效,對熱病后余熱未清、虛煩驚悸等癥,均比較適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