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補益藥,自然首推各種參類。參類品種繁多,功效卻大相徑庭,選用不當有可能適得其反。
人參適用于大病患者
進補——也要選對參 圖
在各種參中,最著名的當屬人參,人參性微溫、味甘、微苦。功效為大補元氣,補脾益肺,生津止渴,安神增智。但目前,由于生態(tài)環(huán)境的破壞和人類的過度采挖,真正的野山參已很難尋覓。臨床所用的人參一般都是人工栽培的,又名紅參或生曬參。
人參適用于大病、久病體虛的患者。晚期腫瘤病人,以及放療、化療期間的癌癥患者,可適量服用,以培元固本、恢復元氣。但一定要在醫(yī)生辨證施治的基礎上,根據(jù)患者體質(zhì)和病情配伍用藥。
人參藥性偏熱,長期大量服用會產(chǎn)生頭痛、失眠、心悸、血壓升高、精神抑郁等副作用,俗稱“濫用人參綜合征”。因此并不建議把人參當成保健品來自行食用,尤其是體質(zhì)較強壯的年輕人及“實熱證”病人,一定要在醫(yī)生指導下食用,才能達到調(diào)補的作用。中醫(yī)界有句俗語“人參殺人無過,大黃救人無功”,用來諷刺歷史上有人濫用人參調(diào)補,結(jié)果反害了人,甚至病人到死都沒有認識到是過量服用人參而送命的。
黨參煲湯健脾益氣
黨參性平味甘,可補中益氣、健脾養(yǎng)血。常用的補氣健脾名方“四君子湯”,就是采用黨參、白術、茯苓、甘草配伍而成的。
黨參為平補之品,功效較人參弱,一般慢性虛弱病癥都可選用,如常感疲乏、食欲不振、大便溏薄、面色萎黃的脾虛病人。此外,手術后的病人往往脾胃功能受損,可適當服用黨參,配以母雞、老鴨、排骨,再根據(jù)病人體質(zhì)加入適量山藥、枸杞等燉湯,能起到健脾和胃、益氣補腎之功效。黨參用量一般不超過15克,如有大便干燥、煩熱口渴,愛喝冷飲的“實熱證”患者不宜食用。
西洋參適合氣陰兩虛病人
西洋參性寒,味甘微苦。功效為補氣養(yǎng)陰、清火生津。原主產(chǎn)于加拿大、美國及法國等地,我國現(xiàn)在也有栽培。
西洋參最適合氣陰兩虛的病人,或煩熱口渴、內(nèi)有虛火者。其特點為清火除煩,不熱不燥,不適合用人參治療和熱補的人群均可服用。此外,長期疲勞、工作壓力較大、耗氣傷陰者、術后病人及年老體弱者也都適合服用西洋參。
西洋參以含服及泡水喝為佳。可于早飯前或晚飯后含西洋參片于口中,細細咀嚼。如果是未經(jīng)切片的無皮西洋參,可放入飯鍋內(nèi)蒸軟,用刀切成薄片,放在玻璃瓶內(nèi),每次口含1片。
還可以研成細粉用紗布或濾紙包好,或者直接用小片,置杯中沖入沸水,加蓋5分鐘后飲用,重復沖服直至無味。每天用量最好在1~3克。
需注意的是,面色蒼白、四肢浮腫、畏寒怕冷的陽氣不足、體虛者,伴有高熱等感染表現(xiàn)的患者要慎用西洋參,發(fā)育遲緩、消化不良的小兒也不宜服用。
服參時別吃蘿卜
在服用參類的同時,要注意其“反”藜蘆、“畏”五靈脂、“惡”皂莢,忌一同服用。此外,蘿卜為破氣食物,綠豆有解毒功效,茶中含有鞣酸,在服用參類期間也不宜食用,以免影響其功效。
服用參類時,如出現(xiàn)口舌生瘡,鼻腔、齒齦出血,皮膚瘡瘍等上火癥狀,或伴有怕冷、體溫下降、食欲不振、腹痛、腹瀉等癥狀以及散在水皰等過敏現(xiàn)象,應立即停用,及時去醫(yī)院就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