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幾個草頭方兒,能治大病,管情醫得他好便了。就是醫殺了,也只問得個庸醫殺人罪名,也不該死。”
電視、網絡和報紙等媒體最近紛紛邀請一些知名人士開展中醫養生保健知識講座,許多群眾虔誠地按照講座內容自行調配藥膳和鍛煉。但由于演講人的身份不同,口徑不一,群眾也由此產生了對中醫藥一些似是而非的認識。如何正確傳播中醫藥知識和其文化內涵?我們特邀權威中醫專家對此發表意見。
中醫藥科普需要真正的專家
中醫養生應對“現代疾病”
世界衛生組織經研究提示,影響個人健康和壽命有四大因素:生物學基礎占15%、環境因素占17%、保健設施占8%、生活方式占60%。普及中醫藥知識對防治疾病和提高人們健康水平具有重要價值和意義。中醫的養生方法,如調適四時、起居有常、慎七情、節嗜欲、運動養生、藥物養生、食物養生等都屬于生活方式范疇,恰好針對了由不良生活方式引起的“現代疾病”。
從實際情況來看,中醫藥知識的推廣確實在很大程度上幫助人們了解了自身的健康狀況,預防了某些疾病的發生,達到了“治未病”的目的,減少了去醫院的頻率,收效是很大的。但保健、預防與得了病去醫院治療是相輔相成的,二者不可或缺。
中醫科普還處于嘗試階段
中醫藥知識的普及,有利于百姓了解中醫,熟悉中醫養生保健和防治疾病的思想與原理。推廣一些簡便易行的中醫藥養生保健和防治疾病方法,可幫助廣大群眾達到養生防病、提高健康水平的目的。同時還可以借此廣泛傳播中華民族悠久燦爛的文化,讓世界更好地了解中國。
中醫藥知識的科普并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很多還處于嘗試階段,需要實際效果來驗證。目前,還有一些本不是學中醫的其他領域的專家在媒體上進行中醫藥知識的講座,雖然對宣傳推廣中醫藥起到了一定的推動作用,但如果講座者對中醫理論知識的理解把握不準,對中醫技能的運用沒有經驗,就難免望文生義,產生謬誤,容易誤導受眾。就如同前一段時間某個不是學中醫的院士因為不懂中醫而發表否定中醫的言論所起的作用一樣,并不真正理解中醫而一味地褒揚中醫,往往好心不一定能夠起到好作用,還可能將中醫“捧殺”了。
普及中醫藥知識的五點建議
專家借助電視媒體進行中醫藥知識的專題講座,這是一種很好的嘗試,對推廣中醫藥基礎知識起到了很好的推進作用,但目前還不能說完全到位,還需要在以下五個方面進一步提升。
1.全面性有待加強 中醫藥博大精深,是中華民族與疾病長期作斗爭的實踐產物,具有獨特的理論體系和豐富的實踐經驗,其整體恒動的系統思維模式,防重于治和防治結合的基本觀點,因人、因地、因時制宜的個性化診療思想,多種療法(心理、飲食、運動、針灸推拿、藥物、氣功導引等)相互為用的綜合調治理念等,都是需要了解和掌握的。尤其是中醫學與西醫學對人體臟腑器官、生理病理、疾病診療及療效評價標準等方面的認識的不同,也都應該讓受眾了解。因此,應全面、系統解讀中醫藥基礎知識,不能以偏賅全,厚此薄彼。
2.權威性有待加強 科普工作是非常不容易的,要求用最淺顯易懂的語言把高深的科學知識傳授給普通民眾,既需要扎實的專門知識功底,又需要很好的語言轉換和表達能力。中醫藥知識推廣工作更不是隨便哪一個人就能輕松做到的,一定要真正的中醫藥專家甚或是中醫藥大家才能勝任。
3.形式要更豐富多彩 電視適合于有條件、有時間的老年人,但對生活壓力大、工作繁忙、最需要保健的中青年群體,則難以發揮有效的宣傳作用。因此,應該采取多樣化形式,滿足不同人群的需求,如科普書籍、網絡傳播、專題講座、光盤等。
4.語言要更通俗易懂 中醫學有數千年歷史,受當時的文化背景和自然科學的影響,其專業術語往往艱澀難懂。因此,應結合現代社會的文化和科學知識,用最淺顯通俗的現代語言,把博大精深的中醫藥知識展示給受眾,才能起到科學普及的作用。
5.趣味性和實用性有待提高 中醫藥知識推廣的對象是廣大百姓,所以其內容不能是簡單的照本宣科,而要力求生動,具有一定的趣味性,要與專門學術講座有所區別。中醫藥知識推廣工作的側重點應放在具有一定實用性的內容上,以正確引導大眾認識中醫,并傳授給大眾一些簡單易行、實用有效的養生、防病及康復知識,讓百姓能夠在日常生活中自覺運用這些知識來提高健康水平。
積極推廣普及中醫藥傳統文化和中醫藥養生保健、防病治病的科學知識,是每一個高等中醫藥院校義不容辭的責任和義務。這就需要中醫藥院校要建設好中醫藥文化研究和推廣基地,培養和造就能夠勝任中醫藥科學普及工作的高級專門人才,要進行如何根據現在的國情和社情、利用現代的技術和手段做好中醫藥科普推廣的方法與技術的探索和總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