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值冬季降臨之際,正是進補調養的大好時光,為指導人們在冬令正確進補,普及冬令進補的科學知識。本報特邀上海龍華醫院、中醫醫院的專家撰文為讀者釋疑。
腫瘤病人可以服膏方嗎?
上海市中醫醫院腫瘤科主任、主任醫師李雁
中醫學認為,腫瘤的發生與發展關系到人體正氣與邪氣兩方面的相互斗爭,正氣虛損是形成腫瘤的內在依據,邪毒外侵是形成腫瘤的外在條件,而以正氣虛損為根本。中醫還認為人與自然之間、人體各局部之間均是統一協調的整體,腫瘤雖然位于某一局部,卻往往是全身性疾病的外在表現,實質是本虛標實、整體虛損而局部邪實的疾病,因此治療腫瘤總可歸納為扶正與祛邪兩大方面。冬季是生物蟄伏、生機潛藏的季節,萬物在此季節收藏、蘊蓄能量以等待來年春天的萌發,因此冬季也是腫瘤病人調補機體的季節。
膏方的功效在于補益,一般來說,冬令膏方進補主要適用于腫瘤患者中免疫功能低下、正氣不足、處于康復期的病人。服食扶正膏方,不僅能提高免疫功能,糾正和修復手術、放化療對機體的損害,而且能在體內貯存豐富的營養物質,有助于防復發,抗轉移,對防止癌癥卷土重來大有裨益。腫瘤病人在服用膏方的同時,最好配合服用清熱解毒、軟堅散結、活血化瘀等具有祛邪作用的抗癌中藥,以達到扶正與祛邪有機結合的目的。手術后正在化療的腫瘤病人,不宜服用膏方,因化療對胃腸道功能有較大的影響,待化療結束一個月,根據胃腸道功能恢復情況,可酌情配合膏方進補。手術后處于放療期間的癌癥病人,則根據機體情況及胃腸道功能也可酌情服用膏方。
“老慢支”需服膏方嗎?
龍華醫院呼吸內科主任醫師張惠勇
俗話說:“老慢支患者不易過冬”,隨著秋冬季節的來臨,氣候逐漸寒冷,又到了老慢支發作的高峰時期。
根據中醫辨證,老慢支一般屬脾腎陽虛證,這是因為咳、喘的反復發作,日積月累,久病及腎,久病必虛,加上抗菌素、激素長時間大量的使用,從而使患者脾虛生濕、生痰,腎陽虛損。
膏方是在復方湯劑的基礎上,根據人的不同體質、不同臨床表現立方遣藥,君臣佐使,合理配伍,構成一劑全面考慮體內氣血陰陽變化的調理處方,然后,經過浸泡、煎煮、濃縮、收膏等過程,精制加工而成。因此,膏方針對老慢支這類好發于冬季的疾病可以起到根本性的調理作用。
有咳嗽、咯痰、氣喘、畏寒、乏力、自汗、面浮肢腫、胸悶心悸等肺、脾、腎虧虛癥狀的老慢支患者,或者平時依賴抗生素、激素等西藥治療仍呈進行性加重的患者均適宜服用膏方。老慢支患者易在冬季發作或加重,故一般在冬至前一周至立春前服用,可減少或減輕其發作。
在服用膏方的過程中應注意以下幾點:
1、如出現發熱、咯痰色黃質粘等老慢支急性發作癥狀,應暫停服用。
2、如方前出現胃呆、腹脹、便溏等不適癥狀,可請醫師先開“開路方”,胃腸功能康復后再服用膏方。
3、忌食生冷、油膩、辛辣的食物,以免損傷脾胃不易消化吸收以及刺激呼吸道,加重咳、痰、喘癥狀;服含有人參的膏方要忌食蘿卜;服含首烏的膏方要忌豬、羊血及鐵劑;不宜飲濃茶;膏方不能與牛奶同服。
4、膏方開啟服用后要及時存放冰箱,若發現有霉變,則不宜再服。
膏方不能替代原有的治療
龍華醫院主任醫師周端
膏方本是歷史上達官貴人,皇親國戚享用的高級滋補之品。隨著社會進步,生活水平提高,目前膏方已是普通百姓家喻戶曉。每年入冬,中醫醫院內成千上萬的人們進行冬令進補,膏方是最主要的內容。
膏方是針對慢性病、亞健康以及部分機體健康但體質不佳的不同人群。膏方以中醫辨證論治為基本指導思想,健身御病為主要立足點,滋補與療疾有機結合,效果較為明顯,服用簡潔方便,是中醫學的一個鮮明特點,為維護人們的身體健康起到了不可否認的作用。
對膏方也應該有一個全面的認識。膏方的重點是強身防病,對一些慢性病患者能幫助控制病情(緩解癥狀),但不能代替原來的治療。不少患者期望值較高,認為服用膏方后原先的病痛可以一應而走、糖尿病可以血糖正常、高血壓患者血壓可以從此穩定、哮喘可以不再發作……事實是膏方可以促進這些疾病的控制,然而不能替代原有的治療。原來的治療及相關的注意事項仍須繼續。只是確實病情穩定,可以作些適當的調整,有一些毛病由于多器官退行性變化,相關功能減退,各種癥狀疊現,膏方應用者有改善,但不能指望全部消失。甚至也有可能改善不多,但總體體質狀況得以好轉。
膏方的正確使用是發揮其作用的關鍵。一般而言,條件允許,先服用開路藥,一方面先健脾助運、化濕通利,去除一些不能服用膏方的體內異常情況,還能基本摸準個人的體質特征,用藥思路,為隨后的膏方打下基礎,以免反復。如果脾胃功能良好,膏方則以餐前服用為好。胃腸功能欠佳,則餐后15分鐘內服用。遇到感冒發熱、腹瀉、月經來潮等稍事停頓,慢性病急性發作期間不宜服用,待癥狀緩解后再以繼續。
兒童是否適合進補?
龍華醫院兒科主任姜之炎
古人將小兒的生理特點概括為“稚陽未充,稚陰未長”,是指小兒無論機體的精、血、津液及臟腑、筋骨、腦髓、血脈、肌膚等有形之物,還是臟腑的各種生理功能皆是幼稚和不完善的,從而說明小兒機體柔弱、氣血未盛、脾胃薄弱、腎氣未充、腠理疏松、神氣怯弱、筋骨未堅等特點。明代名醫萬全提出小兒“肺常不足、脾常不足、腎常虛”的理論,闡明了小兒臟腑嬌嫩,尤以肺、脾、腎三臟不足更為突出。加之兒童與成人不同,處于生長發育階段,因此更易出現“肺常不足、脾常不足、腎常虛”的特點,在臨床上表現為肺系(呼吸系統)、脾系(消化系統)、腎系(泌尿系統)等疾病。小兒雖然“臟腑嬌嫩,形氣未充”,但小兒“生機蓬勃,發育迅速”,只要合理喂養,加強鍛煉,增強體質,保障身心健康,就能促進兒童的全面發展。俗話說“藥補不如食補”,所以正常兒童無需進補。“補”是對“虛”而言,中醫“虛則補之”的治療原則同樣適用于小兒,有虛證的小兒是可以進補的。
需要進補的對象:
1、4周歲以上體虛的小兒。
2、反復呼吸道感染者,包括(經常感冒咳嗽,或多次罹患支氣管炎、肺炎的患兒)。
3、兒童支氣管哮喘反復發作的患兒。
4、形瘦面黃,食欲不振,身材矮小,大便溏薄的患兒。
5、過敏性疾病、汗證、遺尿和生長發育遲緩的患兒。
6、急性病或慢性病后體質虛弱,如患過急性傳染病、腎臟病、心肌炎之后的患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