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古籍《養生訓》中說,“人生一世,百年稱極”。意思是說人充其量活到100歲,超過60歲即為長壽。與該書面世的18世紀不同,當今時代人類的壽命已有很大提高。據日本厚生省1999年的最新統計,全國百歲以上老齡人口已達11346人。
長壽的背景條件之一是飲食生活,尤其要保證蛋白質的攝入量。心腦血管疾病通常起因于血管壁的強度降低,而蛋白質的功能之一就是構筑血管等組織和器官。另外,它還有助于增進免疫功能。但是,過去人們普遍認為上了年紀以后飲食方面應多吃以蔬菜為主的清淡菜肴。最近這一主張受到了越來越多人的反對,既然以健康體魄進入了中老年,就應避開低蛋白的誤區,適當攝取肉類食品以補充蛋白質。
關于壽命與蛋白質(尤其動物蛋白質)之間的關系,日本東京老齡綜合研究所曾以100名百歲以上老人為對象做過一次調查。從他們的飲食結構得知,在每天攝取的蛋白質總量中,動物蛋白質所占比例男性為59.6%,女性為57.6%,而當時日本全國的人均同比只有48.7%。這就從一個側面看出,攝取足夠的動物蛋白質可明顯提高長壽概率。該研究所推出的“2001年中年人防老計劃”中明確了老年人的蛋白質攝取與生活能力的若干關系,例如,就休閑及寫作這類腦力勞動多大程度受飲食的影響這一問題展開的調查,對650名65歲以上的人做了兩年的跟蹤隨訪,結果表明在經常吃肉、乳制品和油性食品的人群中生活能力低下的發生率為0.78,習慣于吃蔬菜、水果的人為0.93,而三餐不離米飯、咸菜或醬湯的人則高達1.03。可見經常吃肉的老人大腦活性衰減、生活能力下降的發生率比較低。
就吃肉的頻率與大腦活性低下之間的關系而言,一點也不吃的人大腦活性降低的發生率為1.0,每天或兩天吃一次肉的人分別為0.56或0.55,前后相差近一倍。為保持老年人的生活能力,蛋白質的攝取切不可少。但是,吃肉的好處說得再多,也不能對肉偏食,重要的是掌握好肉類與蔬菜之間的平衡膳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