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女士前天來了月經,第二天剛上班就覺得有點胸悶,并且越來越重,不到半小時,她便連氣都喘不過來了,接著,嘴唇發紫,額頭上也滲出豆大的汗珠。同事們覺得不大對勁,趕快將她送到醫院急診室。
醫生很快對她進行了檢查。林女士體溫正常,血壓略低,脈搏細弱而快。右側胸部呼吸運動消失,用手指輕輕叩打,發出空響(醫學上稱鼓音),聽診器貼上去聽不到呼吸音。醫生認為可能是氣胸,胸片檢查果然不出所料,林女士右側胸腔充滿了大片空氣,肺被壓成一小團,可憐巴巴地蜷縮在心臟旁邊。
原來,位于胸腔左右的兩肺,外表各自穿著一件“夾衣”——胸膜。胸膜夾層完全密閉,其中有少許潤滑液體,便于呼吸時肺部活動。其內部壓力低于外界大氣壓,稱為負壓。若胸膜被刀刃、彈片、骨折斷端刺破,外界空氣就通過胸壁或肺部進入胸膜腔,使里面壓力大增,從而壓迫肺部,造成呼吸困難和氣體交換障礙,出現缺氧、氣急、休克等癥狀。肺部如果發生過慢性支氣管炎、肺氣腫、肺結核等病,胸膜也可因此受到影響,當用力咳嗽、打噴嚏,甚至打呵欠時,肺內壓力增高,已有病變的胸膜,可能會發生破裂,從而引起氣胸。
醫生趕緊給林女士做了胸腔穿刺,抽出幾百毫升空氣后,林女士的病情很快得到改善:呼吸變得平穩,嘴唇顏色也開始由紫轉紅。她告訴醫生,這已是第三次發病。前兩次發病情況與這次相似,分別是在半年前和3個月前。當時也診斷為自發性氣胸,卻未找到真正的發病原因。這次發病前她既沒有受過外傷,肺部也從未生過病。
醫生想了想,又問了一些其他問題,林女士也就說出心中的一個疑問:這幾次發病似乎都是在來月經后的第二天。醫生很重視她提供的這條線索,又順藤摸瓜,詳細地詢問林女士的經期和孕產情況。林女士15歲月經初潮,平時月經正常。8年前結婚,婚后生過1個孩子,曾做過兩次人流術,氣胸病是在第二次人流手術后一年發生的。
醫生告訴她,發病原因已經找到,與月經有關,這病叫月經性氣胸,較為少見。
看著林女士迷惑不解的樣子,醫生解釋說,子宮內膜的特征是增生活躍,在性激素的控制下,子宮內膜周期性地發生脫落、出血,這就是月經。此外,它還有異地生長的特征。女性子宮腔與輸卵管相通,輸卵管則開口于腹腔。如有子宮后屈、宮頸狹窄、處女膜閉鎖等異常情況,則經血排出不暢,脫落的子宮膜碎片可能逆流進入輸卵管,再到達盆腔或腹腔,在那里生長,造成這些部位的子宮內膜異位癥。少數碎片行得更遠,可隨著呼吸運動和腸蠕動形成的腹腔內“氣流”,一直向上到達腹腔頂部的膈肌處。膈肌像頂帳篷,將胸腔、腹腔完全隔開。一般情況下,子宮內膜碎片不易通過膈肌。但如果膈肌先天發育不良,存在缺損,這些不安分的子宮內膜就有隙可乘,進入胸膜。子宮內膜遷移至胸膜及肺表面生長,當月經來潮時便發生脫落。由于胸膜很薄,易發生損傷,致使空氣從肺部進入胸膜腔內,形成氣胸,發生癥狀。子宮內膜異位癥,也可能與人工流產吸宮術有關。手術時,子宮腔內為負壓,突然拔出吸管,外界空氣立即進入,使宮內負壓變成正壓。此時,宮腔內有活力的子宮內膜碎片便可能經輸卵管倒流人內腔。
林女士聽了,說:“我以前倒沒這病,只是人流后才發生的,莫非與此有關?”
醫生點點頭,說:“很有可能。”接著又告訴林女土,預防月經性氣胸,總的來說,應多方面注意,其中做好計劃生育工作,落實避孕措施,盡量避免人工流產吸宮術就很重要。此外,還要加強婦女衛生保健,及時發現并治療婦科疾病,如處女膜閉鎖、宮頸狹窄或子宮過度后傾等。月經期避免劇烈體力活動,不宜同房。經前、經期或診斷性刮宮術后,忌輸卵管通水、造影術、宮頸電燙、活檢及息肉摘除術。
醫生建議林女士住院觀察治療,他說月經性氣胸的治療原則與一般氣胸相同。一旦發生,應盡快到醫院做胸腔穿刺,或進行閉式插管,乃至開胸手術,排出胸膜腔內的空氣,使肺恢復正常形態和呼吸功能,解除緊急癥狀。以后可用抑制排卵的性激素,造成閉經,使異位的子宮內膜慢慢萎縮,最后纖維化。必要的話,可切除輸卵管、卵巢,甚至子宮。具體采用哪種方法,應由醫生根據具體情況考慮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