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過不少地方,品嘗過山珍海味的饕餮大餐,卻總是思念那普普通通的農家飯。
上中學的時候,我得了很重的胃病,隨身總要帶著胃藥和面包干一類的食品,以備不時之需。考慮到農村缺醫少藥的醫療條件,插隊離京前我準備了很多胃藥。一到陜北農村馬上就投入到戰天斗地學大寨中,從此徹底改變了京城的飲食習慣,吃上了少油少鹽的農家飯。
陜北的農家飯很有特點,基于當時的自然條件,糧食以玉米、小麥、糜子、雜豆為主,吃的水要趕毛驢下山去馱。但這也有好處,別處早已普遍使用的化肥,這里沒條件用也用不起,使用農家肥,安全無污染。蔬菜呢全靠自留地里種植,確保新鮮。食用油要靠自產的麻籽壓榨。由于種植面積有限,一年分不到多少麻籽,自然很少炒菜。還有一個特點在于當地甚至不用食堿,無論是蒸饃還是發糕,全憑自然發酵。誰家婆姨做飯手藝高,就能把發酵掌握得恰到好處,蒸出的食物松軟而又不酸。這與當時京城人家普遍用堿來中和酸的做法迥異,而不用堿我覺得更能保持食物營養。
每天從事繁重的農活,勞累一天后食欲大開,雖然只能吃著少油少鹽的農家飯,但在不知不覺中,從剛開始時偶有胃疼吃點藥,到后來居然胃一點也不疼了,徹底告別了胃病,幾十年來都沒再犯過。看來,真正養胃的飯還是那幾年陜北純正的農家飯,少油少鹽無污染,無形中吃了科學的營養餐,既減輕了胃的消化負擔,使胃得以休養生息,更給了身體全面的營養。農家飯令我受益匪淺,給我以健康的體魄。
現在,京郊的農家飯越來越像城里人的飯菜搬到農家的飯桌上。大魚大肉不說,連蔬菜也和城里人一樣從市場上買,不是自己動手種植的,新鮮度大打折扣,農藥是否殘留也不得而知。做法上更是完全拋棄了柴鍋貼餅子,變成了沼氣灶上做出的餐館飯。飯菜煎炒烹炸俱全,油汪菜面,味精大把,且不說背離了“農”字的初衷,更令人倒了胃口。
何時能一邊領略自然美景,一邊再吃到純正地道的農家飯,那該是多么愜意的事。歸來吧,本色農家飯。(趙福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