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來了,臉上也跟著冒出了小疙瘩,踏青回來還出現了一些淡紅色斑疹。用了些抗過敏的護膚品,非但沒有改善,情況還加重了不少。近來,到各大醫院皮膚科求診過敏的患者增多,專家提醒,出現皮膚過敏后,建議到正規醫院就診,在醫生指導下,配合日常護膚的調整,達到讓肌膚盡快“脫敏”的效果。
1.過敏癥狀:淡紅色小圓斑、瘙癢、蛻皮
可能原因:桃花癬
案例:陳小姐上周日趁著難得放晴的時候,帶兒子去公園踏青,沒想到回家后臉上就出現了一些圓形小紅斑,癢癢的,還有點脫皮。她趕緊到醫院皮膚科檢查,才知道患了俗稱的“桃花癬”。
分析:這是一種皮膚過敏反應,由于常發生在春暖花開的季節,故稱之為“桃花癬”。實際上是春季好發的單純性糠疹、脂溢性皮炎及春季皮炎一類皮膚病的總稱。主要癥狀是臉上有一片片發白或淡紅色的圓形或卵圓形斑片,表面有細小鱗屑附著,有時會出現瘙癢。亦可見于上臂、頸和肩部等處。好發于過敏體質的人,還與風吹日曬過多、消化不良、維生素不足、皮膚干燥、使用劣質化妝品等因素有關。
支招:出現這種過敏癥狀后,勿自行亂用去癬藥,否則會加重病情。建議向皮膚科醫生咨詢后對癥處理。
1).不要用熱水燙或蒸面等方法來解癢,可用保濕性護膚品來緩解皮膚干澀感。
2).避免風吹日曬,停用美白、煥膚類護膚品,保持面部清潔。
3).禁食刺激性食物,限制多脂肪、多糖飲食,忌酒類和海鮮類食物,多吃新鮮蔬菜。
4).可內服復合維生素B片,外搽5%硫磺軟膏。
2.過敏癥狀:發干、瘙癢、起紅斑
可能原因:換季性皮膚敏感
案例:方女士的肌膚一直被周圍人夸贊。年過40的她皮膚白里透紅,粉嫩細潔。但每當春天來臨時她就為肌膚的過敏發愁,肌膚會發干、瘙癢、脫皮、起紅斑,與平時簡直判若兩人。
分析:皮膚敏感與干性皮膚有關,也和環境、氣候、年齡、食物、化妝品有關。易過敏的人更要注意飲食營養的均衡攝取,多吃水果、蔬菜,少吃魚蝦、牛羊肉和油膩、甜食及刺激性食物。一般來說,清潔不徹底易誘發皮膚問題,但已經出現換季性皮膚敏感后,如果再進行強力清潔,反而會傷害肌膚表層原有的保護膜,使問題更嚴重。
支招:維生素C是天然的抗組織胺劑,可增強機體免疫力,減輕過敏癥狀。洋蔥和大蒜含有抗炎化合物,可防止過敏癥的發病。另有多種蔬菜和水果亦可抵抗過敏癥,其中椰菜和柑橘功效特別顯著。此外,過敏性體質者最好每天喝一些豆漿。
拯救四種易過敏肌膚 圖
1).立即停用任何化妝品,對皮膚進行觀察和保養護理。可在醫生指導下,適當用一些藥房出售的正規抗過敏護膚品,同時注意防曬。
2).此時最好選擇成分天然、弱酸性的潔面乳,暫停磨砂去角質,用溫水潑面洗凈最好。不要用太熱的水洗臉。
3).謹慎使用清潔類面膜,可以哩狀的保濕面膜代替。果酸的美白面膜會加速死皮剝落,讓偏薄的肌膚更薄弱,此時期不建議使用。
3.過敏癥狀:可疑小紅痘
可能原因:皮脂腺分泌增加
案例:馬小姐今年32歲,按理說過了發青春痘的年齡。可前陣子氣溫升高的時候,額頭、下巴、兩頰等隔三差五就冒出一顆痘痘來。這幾天,她從冬天就開始使用的滋潤面霜用完了,換了瓶清爽型的乳液,痘痘的情況倒有了改善。
分析:春天天氣濕熱,皮脂腺分泌增加,這時冬天所積存下來的廢棄物被大量地排出,皮脂與汗水的分泌也逐漸增加。所以,這個季節的皮膚極易受污染,細菌活動旺盛。此時如果還使用冬季油膩的面霜,就會出現堵塞毛孔的情況而引起痘痘。
支招:如果已長了小痘痘,千萬不要用手擠,否則會造成深層炎癥,容易留下色素沉著和瘢痕。如果實在需要,可以用專門的痤瘡針徹底消毒后將膿頭挑出,然后擦上消炎藥水或局部擦少量維生素B6霜。嚴重者最好去醫院皮膚科接受專業治療。
1).春天時,要換掉梳妝臺上油性的冬季用保養品而選用具有保濕功效的護膚品,如含有果酸或者是以甘油與尿酸為保濕成分的面霜。
2).做好防曬措施,不要接受按摩、桑拿等促進血液循環的美容項目,同時少吃油膩、辛辣食物,多吃蔬菜、水果。降低皮膚油脂的食物有青菜、番茄、水果、綠茶等,有助于抗感染的食物有冬瓜、紅豆和綠豆等。此外,還應緩解緊張情緒,保持大便通暢。
4.過敏癥狀:局部肌膚劇烈瘙癢
可能原因:神經性皮炎
案例:呂先生這段時間工作壓力很大,最近,他發現耳旁的神經性皮炎復發了,先是發癢,而且到了晚上變成劇烈瘙癢,伴隨耳鳴、失眠等癥狀,弄得他經常整宿睡不好覺。
分析:神經性皮炎是成人常見的瘙癢性皮膚病,發病原因一般認為與精神因素有關,如情緒激動、工作過度緊張、憂愁焦慮等,劇烈瘙癢為本病特點,多在搔抓后皮膚變厚,但界限清楚,無鱗屑。早期呈淡紅色,以后局部有色素沉著,好發于頸周、肘后、臀部及小腿側。
支招:出現神經性皮炎癥狀后,首先建議去正規醫院皮膚科就診。也可向中醫咨詢一些外敷的方子,配合西藥使用往往有效。
1).不能搔抓,忌用熱水及肥皂洗擦,如實在奇癢難忍時,可用冷毛巾適當冷敷一下。避免粗糙衣領或羊毛化纖織品的摩擦,防止濫用刺激性強的外用藥,禁食辛辣刺激性食物。
2).克服煩躁易怒,焦慮不安,失眠等不良精神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