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季最容易傳播的一種人鼠共患的病毒性傳染病———腎綜合癥出血熱,又稱“流行性出血熱”,簡稱出血熱。該病常發生在3-6月份,在農村及城鎮都有發病,多途徑傳播,病情復雜,易誤診誤治,是國家重點防治的傳染病之一。
在我國流行的出血熱有兩型:由漢坦病毒所致出血熱,為姬鼠型或Ⅰ型;由漢城病毒所致的出血熱,為家鼠型或Ⅱ型。
出血熱的傳染源是鼠類(野棲的黑線姬鼠,家棲的褐家鼠等),如被攜帶出血熱病毒的鼠尿、糞、唾液及血液污染了塵埃、食物及破損傷口,通過呼吸道、消化道和接觸傳播而感染健康人。
出血熱有發熱、出血和腎臟損壞等三大特征。典型病例經過五期,即先后出現發熱期、低血壓休克期、少尿期、多尿期和恢復期。
如果人們不提高警惕,把一些病癥表現常誤認為感冒(畏寒、發熱、頭痛)、腸炎(惡心、嘔吐、腹痛、腹瀉)、肝炎(肝腫大、肝功能高)、過敏性紫癜(皮膚黏膜散在出血點及血小板減少)等,貽誤了救治時間,病死率就會增高。因此,凡是發燒一周左右,有前述表現及頭痛、眼眶痛、腰痛和面、頸、胸皮膚潮紅者,要及時到傳染病醫院及大醫院感染科診治。
出血熱從病毒侵入人體到發病(潛伏期),最短為3天,最長為60天,多數經過2至4周才發病。其他易傳染本病的因素還有:打掃舊房,吸入有出血熱病毒的塵埃;春季家鼠密度較高(城鄉結合部)或鼠帶病毒率高;危舊房屋大面積拆遷的地區、建筑工地和農貿集市周邊地區鼠類易遷移等。因此,我們可以通過防鼠滅鼠達到控制疫情的目的,但做到這一點仍有難度,如餐館、工地、菜市場和危舊房屋拆遷后滅鼠工作難以落實。最簡便和有效的方法是免疫預防出血熱,我國已研制成功出血熱滅活雙價疫苗(可同時預防Ⅰ型、Ⅱ型出血熱),10至70歲健康人群注射3次,特異性抗體產生率95%以上,有效保護時間為3至5年。人們要認識到出血熱的危害,可以主動接種出血熱疫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