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敏性鼻炎是鼻腔粘膜對吸入空氣中的某些成分高度敏感所致。它的癥狀與感冒很相似,但一日內可多次發作,不發作時,則完全正常。
在過敏性鼻炎高發期,很多患者都因對花粉、粉塵過敏,出現流鼻涕、打噴嚏等癥狀。出現上述癥狀時不要誤以為“感冒”而盲目服用阿莫西林等消炎藥。
過敏性炎癥和細菌感染引起的炎癥是兩回事。一般來說,過敏性鼻炎患者,如果祛除花粉、粉塵等過敏因素,可自行痊愈,或是在醫生指導下局部鼻噴激素來控制過敏炎癥,緩解不適。除非,出現細菌感染,如高燒、鼻子有膿性分泌物時,才考慮使用抗生素,但同樣要在醫生指導下對癥治療。
判斷的方法其實很簡單,感冒不僅有鼻涕,還同時伴嗓子疼、四肢酸脹等身體不適;過敏性鼻炎則在固定季節,長時間流鼻涕、打噴嚏,一般身體其他部位沒有不適。
因此,專家提醒患者最好明確診斷后再對癥用藥,不要自行診斷,亂用感冒藥和其他消炎類藥物。
得了鼻炎如何分別用藥
鼻炎分急、慢性兩種
(1)急性鼻炎:急性鼻炎是在機體抵抗力降低的情況下,受細菌或病毒感染所致。病初有鼻內發癢、發于、噴嚏等不適感,繼而出現持續性鼻阻塞及大量清水樣鼻涕,3—4天后變為黃膿性鼻涕,1周可恢復正常。急性鼻炎雖是可自愈的小病,但一旦患急性鼻炎,應積極早期治療。鼻腔可用1%復方麻黃素滴鼻液,每次1—2滴,每天3—4次。
(2)慢性鼻炎:慢性鼻炎多數是急性鼻炎反復發作所致。某些慢性病,如心臟病、腎臟病、慢性扁桃體炎、鼻中膈偏曲等也可引起本病。氣溫的急劇變化及粉塵刺激,也常常是致病原因。
慢性鼻炎分4種:
①慢性單純性鼻炎:有間歇性、交替性的鼻阻塞,并與體位有關,鼻腔用麻黃素等收縮劑后,阻塞變為通暢。
治療慢性鼻炎較理想的藥物是復方麻黃素滴鼻劑,每天3—4次,每次2—3滴。滴鼻凈易導致藥物性鼻炎,應盡量少用。
②慢性肥厚性鼻炎:慢性肥厚性鼻炎為持續性鼻阻塞,與體位無關,嚴重者還伴有耳鳴、嗅覺障礙、鼻涕多,下鼻甲可見肥大腫脹,呈暗紅色或蒼白,表面常不平或呈桑椹樣改變,用1%鹽酸麻黃素收縮后,下鼻甲無明顯縮小或略有縮小;用棉簽探觸,為實質感、無彈性。
治療慢性肥厚性鼻炎,可視下鼻甲粘膜尚能用血管收縮劑收縮者,用1%復方麻黃素滴鼻;滴鼻后如不能減輕癥狀的,要考慮到醫院采用下鼻甲粘膜下注射硬化劑,使粘膜下產生瘢痕組織,縮小鼻甲。
③萎縮性鼻炎:本病是鼻腔粘膜,甚至鼻甲骨的萎縮性病變。原發者可能因植物神經功能紊亂、內分泌失調、營養不良、血中膽固醇含量偏低、特殊細菌(如臭鼻桿菌)感染、免疫缺陷或家庭遺傳等所致。繼發者多因有鼻腔、鼻竇的炎癥;工業粉塵及有毒氣體的長期接觸;下鼻甲切除過多;鼻腔腫瘤放射治療及手術切除以后;特殊感染(結核、梅毒、麻風等)史所致。
病人有間歇性或持續性鼻阻塞、嗅覺減退、鼻干,可發展為喉干、鼻咽部干燥不適等,嚴重的有鼻出血,鼻內惡臭、流黃綠色膿涕及痂塊,伴頭昏、頭痛等。
萎縮性鼻炎患者每日可用0.9%生理鹽水或溫開水沖洗,清潔鼻腔,去除臭味。鼻內滴用復方薄荷樟腦油滴鼻液或石蠟油,或0.5%鏈霉素液或0。3%慶大霉素液,每天4次,以潤滑鼻粘膜,刺激末梢神經,恢復粘膜功能并抑制鼻內桿菌生長,消除炎癥。
④過敏性鼻炎:亦稱變態反應性鼻炎,是過敏體質在鼻部的反應。如果無過敏原存在,也可由物理、化學、神經、精神等因素引起反應,故又稱血管舒縮性鼻炎。
臨床起病突然,呈陣發性發作。自覺鼻內奇癢,連續不斷打噴嚏,并有水樣鼻涕流出,同時伴鼻阻塞、流淚、頭痛等,可波及咽喉、眼部發癢,有常年性和季節性之分。
要從根本上治療過敏性鼻炎,唯一積極的辦法是加強體育鍛煉,增強體質,改變敏感狀態,使其不發生本病。
藥物輔助治療,如調節植物神經,可口服麻黃素,每次20毫克;谷維素,每次20毫克;阿托品,每次0.3毫克,每日3次;或口服抗過敏藥,撲爾敏,每次4毫克,或安其敏,每次25毫克,每日3次。
為減輕變態反應,還可配合口服強的松,每次5毫克,每日3次,或地塞米松,每次1.5毫克,每日2—3次。為改善血管通透性,可口服葡萄糖酸鈣,每次l克,輔以維生素C,100毫克,每天3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