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蠶豆花開,張眼不開”這句民間諺語,說的就是“春困”。眼下,隨著春季的到來,不少人又遭遇一年一度的“春困”之擾———頭昏、乏力、健忘、昏昏沉沉睡不醒。面對“春困”惱人,人們不忘互相寬慰:“春困”不是病,熬一熬也就過去了。
然而專家提醒說,某種程度上,“春困”這種“氣象病”,是人體出現亞健康狀況的一個信號。那種貌似“春困”實為嗜睡癥的情況,則更值得警惕。
病例(1)走在路上他都哈欠連天
小周今年讀高三,再有幾個月就要參加高考了。這段時間,正是考前沖刺階段,可他卻一直打不起精神,整天想睡覺。連續幾個星期,小周始終感覺沒有清醒的時候,好像終日睡不醒,在家在學校甚至走在路上他都哈欠連天。
為督促自己早起用功,小周每天都把鬧鐘定到早晨6:00。但意志再堅強,他也非要拖到7:00才爬得起來。有時候實在起不來,小周就只能上學遲到或者干脆逃課。為此,焦急的小周變得意志消沉,對高考也越來越悲觀了。
小周的父母和同學都安慰小周,說這是“春困”現象,很正常,過幾天就好了。可眼看一個月過去了,小周的癥狀卻沒有絲毫緩解的跡象。
釋疑:“春困”是種“氣象病”
“春困”是怎么產生的?中國睡眠研究會臨床和藥理專業組副組長、上海市中醫文獻館主任醫師施明告訴記者,由于春季溫差較大,溫度的過度波動會讓人體全身器官反應不及,熱脹冷縮的作用首先在人體血管上起效,血管、體表、內臟突然由冷天環境下的收縮狀態進入到擴張狀態,尤其是體表血管的膨脹使血液擴充到體表,有限的血液便一股腦兒都往體表去,影響了腦部供血能力。當腦部缺血,繼而缺氧時,人自然就感覺頭昏腦漲、手腳無力,做什么都打不起精神來。這就是許多人出現“春困”的原因。所以,在某種意義上,我們也可以把“春困”理解為因氣候、季節變化而帶來的一種“氣象病”。
“春困”并不是什么嚴重的病癥,也不存在非要治療的問題。但是,對于“春困”現象我們也不能漠不關心隨它去,因為很多時候,嚴重的“春困”往往是身體亞健康狀態的報警信號。從中醫上講,容易“春困”的人,大多存在著失眠多夢、濕痰、肝陽上亢、五心煩熱、潮熱、舌紅、少津、脈細數等“陰虛”現象。除犯困外,還會出現臉色潮紅、好激動、掉發、記憶力下降、大便失調等癥狀。
小周的“春困”之所以表現得較為嚴重,這與他即將高考,壓力較大有關。而連續的、高強度的學習生活,恐怕也已讓小周的身體處于一種亞健康的狀況,這是需要引起重視的。
病例(2)強烈的困倦讓他撞了車
最近,司機王師傅經常出現難以抑止的困倦。好幾次,他在開車的時候也會產生無法克制的困意,而且很容易一下子就睡著了。有一次,大白天正在駕車的王師傅又犯起了困。迷糊片刻后他猛一抬頭,嚇出一身冷汗,他的車離前面的車距離只有十幾厘米了。他心想,這是犯“春困”,過段時間就好了。
然而,一周前,在送領導去開會的路上,強烈的困倦再次襲擾了王師傅。這回,他不幸與前車追了尾。領導知道王師傅的情況后,讓他休息一段時間,治療好了再上班。想來想去,王師傅感到很納悶:今年的“春困”,為啥那么難纏?
釋疑:嚴重犯困,并非“春困”
人們常說:“春困秋乏夏打盹,睡不醒冬三月。”殊不知,白天嚴重犯困恐怕未必是“春困”,而是可能患上了嗜睡癥,中醫稱“多寐”。
嗜睡癥主要有發作性睡病與睡眠呼吸暫停等,以發作性睡病最常見。發作性睡病患者往往是白天有不可抗拒的睡眠發作,發作時自己力求保持清醒,但在1~2分鐘內就進入夢鄉。如果嗜睡發生在進餐時、騎自行車、開汽車、作重要講話等極度不恰當的場合,就可能是患了發作性睡病,有些患者還有睡眠癱瘓、發作性猝倒等。
正如王師傅表現的那樣,由于嗜睡會不擇時間和地點發作,很容易招致嚴重后果。因此,人們對嗜睡不可掉以輕心。一旦出現嗜睡癥狀,應立即就醫,且要注意檢查和治療可能引起嗜睡的原發疾病,如感染性疾病、內分泌疾病、代謝障礙及顱內壓增高等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