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國際生命科學學會中國辦事處等機構聯合主辦的北京營養知識宣傳活動近日結束。據活動主辦單位發放的調查問卷統計結果顯示,參與活動的北京市民最關心如何控制體重、怎樣吃出健康以及糖尿病三大問題。
遺傳不是肥胖的主要因素
“營養周咨詢中,減肥被人們提及最多了。”我國著名的營養學專家、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高級科技顧問陳春明教授說:“合理膳食與適當運動相結合是保持健康體重最有效的方法。”
她告訴記者,肥胖與遺傳、環境等因素有關。科學研究結果顯示,若父母都肥胖,子女中70%至80%的人表現為肥胖;父母一方肥胖的,子女中有40%的人較胖。另一方面,環境因素比如吃得多、運動少也造成肥胖。不過,最近的研究表明,環境因素在肥胖形成上的作用是主要的。因為遺傳作用是非常緩慢的過程,近10至20年肥胖癥如此快速增長,說明不是遺傳基因發生了顯著變化,而是人們不良的生活方式越來越普遍,主要表現為多吃少動。因此,保持合理健康的生活方式是預防肥胖的關鍵。
陳春明說,減肥膳食應遵守的基本原則是,在營養素均衡基礎上減少每日攝入的總能量。對成人來講,每日攝入的能量減少500至600千卡,則每周可減體重0。5公斤左右。而增加身體活動是減輕體重最有效的措施之一。身體活動或運動的種類、強度和時間要因人而異。專家建議,運動要循序漸進,先做短時間輕度運動,逐漸延長時間,然后增加強度。每周花三天以上、每天30至40分鐘,進行走路、騎車、慢跑、跳舞、游泳等中強度或低度強度的運動,比較適合。
陳春明特別提醒,藥物減肥要格外慎重。由于種種因素體重仍然不能降低者,或行為療法效果欠佳者,可考慮用藥物輔助減重。不過,藥物減肥必須在醫生指導下進行,因為減肥治療具有一定的風險,減肥過程中如出現某些癥狀,要在醫生指導下及時做出處理。
目前減肥有不少誤區,尤其是年輕女性,認為身體越苗條越好。陳春明說,減輕體重不能一蹴而就。有些人希望減肥速成,采取腹瀉藥快速減肥、饑餓減肥等,這種方法很不可取。她說,成人體重指數低于18。5(國際上普遍以體重指數[BMI]為衡量胖瘦的標準。體重指數等于體重公斤數除以身高米數的平方),便會導致營養不良和抵抗能力下降,而且這一人群的總死亡率高于體重正常的人。
平衡膳食
促進健康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對膳食的關注點已從吃飽轉向了吃好、吃出健康。陳春明指出,只有平衡膳食才能夠提供給人們合理的營養。
她告訴記者,從營養學的角度上看,沒有一種食品能夠完全滿足人類健康所需要的全部營養素。因此,人類必須從多種多樣的食物中,合理搭配出自己需要的膳食,獲得全面均衡的營養素,才能保證健康。
如何保持平衡膳食?陳春明認為:
第一,“少吃一兩口,多動一刻鐘”。這是保持能量攝入與支出平衡的關鍵。如果活動量大而吃得少,人就會日益消瘦,抵抗力下降;反之,如果吃得多而活動少,人就會漸漸發胖,也會大大增加慢性疾病的危險。對于成年人,如果您能堅持每天少吃一兩口,并堅持多活動15分鐘,您就能保持健康體重。
第二,“糧食七八兩,油脂少兩成”。目前,我國城市居民膳食結構發生了不合理的變化,主要表現為油脂和豬肉的消費量過度增加,糧谷類食物的消費量明顯下降。城市居民膳食脂肪提供的能量已達到總能量的35%,而糧谷類食物供能比例降到了47%。這種膳食結構的變化大大增加了人群糖尿病、肥胖和血脂異常的危險。如果堅持以糧谷類食物為能量的主要來源,適當少用一點油脂,就能保持合理的膳食結構。
第三,“蔬菜八兩好,豆類優先用”。蔬菜和水果含有豐富的維生素、礦物質和膳食纖維。蔬菜的種類繁多,不同品種所含營養成分不盡相同。紅、黃、綠等深色蔬菜是胡蘿卜素,維生素B2和葉酸,礦物質(鈣、磷、鉀、鎂、鐵)膳食纖維和天然抗氧化物的主要或重要來源。多吃蔬菜對保持心血管健康、增強抗病能力及預防某些癌癥等,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豆類是我國的傳統食品,含大量的優質蛋白質、不飽和脂肪酸,鈣及維生素B1、維生素B2、煙酸等。為提高農村人口的蛋白質攝入量及防止城市中過多消費肉類帶來的不利影響,科學家大力提倡多吃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