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舌生瘡者宜吃以下食物。
柿霜
為制成柿餅時外表所生的白色粉霜。性涼,味甘,能清熱,對口舌生瘡者有治療作用。《本草綱目》云:
“清上焦心肺熱,治咽喉口舌瘡痛。”《本草經疏》中也說:“柿霜,其功長于清肅上焦火邪。”《本經逢原》還說:“干柿白霜,專清肺胃之熱。”所以,心冒火盛的口舌生瘡者,食之尤宜。
柿子
性大涼,味甘澀。崔禹錫《食經》載:“主口焦舌爛。”柿子有清熱、瀉火、潤燥、止渴的作用,對口舌生瘡者頗宜。
西瓜皮
又叫西瓜翠衣、西瓜青,為西瓜最外層的果皮。性涼,味甘,能清熱、利小便,使心火下行,治口舌生瘡。可用新西瓜皮做菜,或煎水代茶飲。
西瓜
性寒,味甘,有清熱、瀉火、止渴、利尿作用,口舌生瘡者最宜食用。《丹溪心法》中曾說:“治口瘡甚者,用西瓜漿水徐徐飲之。”古人稱西瓜汁為“天生白虎湯”,專瀉陽明胃火。《本經逢原》中還說:“西瓜,能引心包之熱,從小腸、膀胱下泄。”清代著名食醫王孟英在《隨息居飲食譜》中還介紹:“食之已目赤口瘡。”所以,對于心胃火旺的口舌生瘡之人,最宜多吃西瓜。
陽桃
性寒,味酸甜,有清熱生津的作用。《嶺南采藥錄》中記載:“陽桃止渴除煩、除熱、利小便,除小兒口爛。”《陸川本草》亦說:“陽桃疏滯、解毒、涼血,治口爛,牙痛。”對內火熾盛的口腔潰瘍破爛者,最宜食之,以清熱瀉火、涼血生津。
苦瓜
性大涼,味苦。《滇南本草》中說它能“瀉六經實火”。可見,苦瓜是一味苦寒清熱食品,對火熱口瘡之癥頗宜。
薄荷
性涼,味辛,有清熱、辟穢的功效。《本草綱目》載:薄荷“利咽喉、口齒諸病”。口舌生瘡者宜用薄荷煎水代茶飲。
金銀花
性寒,味甘,能清熱解毒。《滇南本草》說它能“清熱,解諸瘡”。復發性口腔潰瘍者,經常用金銀花煎水當茶頻飲,最為適宜。
冬瓜
性涼,味甘淡,有清熱、利水、解毒的作用。《本草再新》說它能“清心火,瀉脾火”。凡患有復發性口腔潰瘍者,宜常食之。
瓠子
性大涼,味甘。《千金·食治》中載:“主消渴惡瘡,鼻口中肉爛痛。”所以,瓠子有很好的清熱瀉火功效,主“鼻口中肉爛痛”,也是取其清火熱之力,復發性口瘡者宜常食瓠子。
菊花腦
是江蘇南京地區的常食菜蔬,性涼,味甘,有清熱涼血、瀉火解毒的作用,對胃熱口瘡、心火口糜者,最為適宜,復發性口腔潰瘍者,最宜煎湯喝。
口瘡宜食物品 圖
蓮子心
性寒,味苦,能清心去熱。《本草再新》中認為蓮子心“清心火,平肝火,瀉脾火,降肺火”。尤以清瀉心火之力尤甚。傳統醫學認為,“心開竅于舌”,“舌為心之苗”,舌尖潰瘍之人,常用蓮子心泡茶飲,最為適宜。
西洋參
性涼,適宜口舌生瘡又體質虛弱,或兼有陰虛者服食。它有養陰清熱降虛火的作用。《本草從新》指出:“虛而有火者相宜。”《本草求真》中還說:“西洋參清肺腎,涼心脾以降火。”所以陰虛體弱而患口瘡者,宜用西洋參泡茶飲。
綠豆
性涼,味甘,有清熱解毒之功。口舌生瘡多屬陽明胃熱熾盛,或少陰心火獨熾。《本草經疏》認為綠豆“甘寒能除熱下氣解毒,……解陽明之熱”。故口瘡之人,常食綠豆,最為適宜。
馬蘭頭
性涼,有清熱、消炎的作用。《本草正義》中說它“最解熱毒”。《隨息居飲食譜》認為它“甘辛涼,清血熱”。民間又多用以療口腔炎、牙周炎、咽喉炎、扁桃體炎等口腔疾病。所以,口瘡之人宜常食之。
此外,口瘡者還宜吃些綠豆芽、水芹、蕹菜、枸杞頭、竹筍、菠菜、青菜、絲瓜、生菜瓜、蘿卜、茭白、莧菜、莼菜、海帶、紫菜、地耳、豆腐、梨子、香蕉、甘蔗、無花果、荸薺、草莓、鴨子、螺螄、田螺、沙參、麥冬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