頸動脈是人體血液由心臟流向頭腦的主要血管。近年來,隨著老百姓生活水平的提高和飲食結構的改變,越來越多的人們發現自己的頸動脈有異常。據一項我國最新的研究顯示,有三分之一的成年人存在不同程度頸動脈硬化閉塞癥。既然頸動脈硬化閉塞癥的發生率如此之高,那么我們今天就來聊聊它的“前因后果”吧!
什么是頸動脈硬化閉塞?
頸動脈硬化也叫做頸動脈粥樣硬化,是全身動脈粥樣硬化在頸動脈的表現,通常在青少年時期就開始發生,隨著年齡增長而逐漸加重。
動脈粥樣硬化就如同在動脈管壁上沉積了一層像臘樣的脂類,使動脈的彈性減低、管腔變窄。當這些沉積物越積越多時,就稱作動脈粥樣硬化斑塊。
這些斑塊慢慢在管壁上向內突入,引起動脈內徑不同程度的狹窄,如果遇到某些誘發因素使得斑塊的某個部分破裂脫落,就會隨血流在血管中“肆意”飄動,當飄到管徑較小的動脈時,這些脫落的斑塊就會“卡死”動脈中,形成血栓,從而導致這根血管被堵塞。如果被堵塞的是顱內血管,那就會導致腦缺血、腦卒中。
引起頸動脈硬化閉塞的危險因素有哪些?
頸動脈狹窄的主要危險因素有:高血壓、高血脂、高血糖、長期吸煙史、長期大量飲酒、缺乏鍛煉、同型半胱氨酸升高、飲食不健康等等。
這些因素會使動脈硬化斑塊加速發展或提前出現,因此,良好控制這些因素反過來就可以治療和延緩頸動脈粥樣硬化的發生和發展。過去嚴重頸動脈狹窄者幾乎都在60歲以上,但近年來40多歲乃至年紀更輕的病人越來越多。一般認為,頸動脈狹窄的年輕化與高血壓、糖尿病、動脈硬化年輕化有關,與情緒、生活和工作壓力有密切關系。因此,45歲以上、具有以上兩項危險因素者應接受頸動脈篩查。
頸動脈硬化閉塞有什么表現?
頸動脈硬化的癥狀主要取決于管腔狹窄程度及斑塊的性質。根據是否產生相關的腦缺血癥狀,分為無癥狀性和有癥狀性兩大類:
1、無癥狀性
當管腔狹窄程度較輕時,許多患者臨床上常沒有任何神經系統癥狀或僅有一些非特異性表現,如頭暈、頭痛、暈厥等。
2、癥狀性
(1)短暫性腦缺血發作(TIA): 可表現為一過性單側肢體感覺、運動障礙、單眼失明或失語等,一般僅持續數分鐘,發病后24小時內完全恢復。發作過后查體無明確陽性體征,影像學檢查無局灶性病變;
(2)缺血性腦卒中:常見臨床癥狀有一側肢體感覺和/或運動障礙、失語,嚴重者可出現昏迷。查體可有相應神經系統定位體征,影像學檢查可見局灶性病變。
頸動脈硬化閉塞如何治療?
治療包括三大方面:改變生活方式、藥物治療和手術治療。
1、 改變生活方式
(1)戒煙:頸動脈硬化狹窄與吸煙有關。
(2)控制高血壓病:高血壓與頸動脈硬化狹窄的發生有密切的關系。
(3)降血脂治療:研究表明,降血脂的他汀類藥物可以有效的預防和延緩動脈硬化斑塊的發生和發展。
(4)控制血糖:糖尿病可導致小動脈病變。
(5)低鹽低脂飲食。
2、藥物治療
(1)使用控制血壓、血糖的藥物;
(2)抗血小板治療:預防性應用抗血小板藥物可顯著降低缺血性腦血管疾病的發生率,可每日口服阿司匹林或氯吡格雷;
(3)降脂治療:他汀類藥物可穩定斑塊、顯著降低心腦血管事件的發生率和病死率。
3、手術治療
手術治療的目的是預防缺血性腦卒中的發生,常用的手術方式有兩種:
(1) 頸動脈內膜剝脫術(CEA):通過手術剝離增厚的頸動脈內膜及硬化斑塊。
(2)頸動脈支架植入術(CAS):是一種微創介入手術,先用球囊擴張狹窄部位,然后在病變的位置放置支架撐開狹窄的血管壁,使病變的血流恢復通暢。
溫馨指導:
防治頸動脈硬化閉塞的飲食指導
飲食總熱量不應過高防止超重,應避免進食過多的動物性脂肪和富含膽固醇的食物。超重者應減少每日總熱量,并限制糖類食物。飲食宜清淡,多進富含維生素食品的蔬菜、水果和富含蛋白質的食物。不吸煙,少飲酒。
防治頸動脈硬化閉塞的功能訓練及自我管理
堅持適量的體力活動:體力活動量需根據原本身體情況而定,要循序漸進,不宜勉強作劇烈運動,對老年人提倡散步,做保健體操和打太極拳等。
防治頸動脈硬化閉塞的藥物指導
堅持服藥,知曉所服藥物的名稱、劑量、注意事項等,避免間斷不規則用藥。用藥期間定期復查凝血功能 、以便調整劑量。學會自我觀察有無出血傾向,及時就醫。
專家簡介
湯敬東
副教授,副主任醫師,碩士研究生導師。博士后。中華醫學會血管外科和組織工程學委員;中國醫師協會腔內血管學分會委員;中國醫師協會血管外科分會委員;中西醫結合脈管炎專家會主任委員:UIA中國分會炎性血管病副主任委員。主要學術理念為血流動力學。主要研究方向為外周血管疾病,特別對血栓閉塞性脈管炎提出了新的理論和治療探索。率先開展了包括球囊擴張、腔內射頻消融術等諸多新型微創手術。共負責國家自然基金1項、省部級課題5項、局級課題2項;主編專著1本、參編專著2本;發表SCI文章15篇,中文核心期刊25篇。
本網站所有信息僅供參考,不做個別診斷、用藥和使用的根據。本網站致力于提供正確、完整的健康內容的真實性,我們不對其科學性、嚴肅性等作任何形式的保證。如其他媒體、網絡或個人從本網下載使用須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本網站所有信息僅供參考,不做個別診斷、用藥和使用的根據。本網站致力于提供正確、完整的健康資訊,但不保證信息的正確性和完整性,且不對因信息的不正確或遺漏導致的任何損失或損害承擔責任。本站所提供的任何醫藥資訊,僅供參考,不能替代醫生和其他醫務人員的建議,如自行使用本網資料發生偏差,本站概不負責,亦不負任何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