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心臟搭橋手術”,相信大家都有所耳聞。老百姓所說的“心臟搭橋手術”確切的名稱是“冠狀動脈搭橋術”,也叫做“冠狀動脈旁路移植術”。它是冠心病心肌缺血的有效治療手段之一。
冠脈搭橋手術從患者身上其他部位取下一段正常血管,一端與升主動脈相連,另一端與冠狀動脈狹窄部位的遠側相連,從而把主動脈的血橋接到冠脈遠端。因為這種手術方法如同架橋,所以形象地將之稱為“冠狀動脈搭橋術”。
隨著技術的進步,人們對手術技術的要求不斷提高,隨著心外科技術的日益成熟,目前冠脈搭橋方式也得到了快速的發展,從開胸到小切口微創、從體外循環設備輔助到心臟不停跳搭橋等等,為冠心病患者帶來福音。今天,我們就來聊聊非體外循環心臟跳動下冠脈搭橋術。
什么是非體外循環心臟跳動下冠脈搭橋術?
非體外循環冠脈搭橋術是外科醫生在心臟不停跳情況下,在無體外循環支持的心臟上進行搭橋手術。
由于心臟手術的很大一部分并發癥與心臟停跳和體外循環的應用相關,與傳統冠脈搭橋手術相比,非體外循環冠脈搭橋術就是不用體外循環在正常跳動的心臟上完成搭橋手術,避免了大部分的并發癥、降低了手術風險。但是隨之而來的手術技術要求也相對較高,需要經驗豐富的高水平心外科醫生才能掌握此項技術。
非體外循環冠狀動脈搭橋術有什么好處?
降低手術風險、減少并發癥
心臟不停跳可以避免心肌缺血、再灌注損傷。非體外循環可以避免體外循環造成的降溫、血液稀釋、抗凝、血球的機械性損傷、電解質紊亂及臟器水腫、功能障礙等不良影響。還可以減少輸血或不輸血。此外,醫生采用先行吻合主動脈端,后吻合冠脈端的方法,可以盡快恢復缺血心肌的血液供應,同時最大限度減少心臟的搬動,也增加了手術的安全性。
恢復快、術后再通暢率高
一般來說,不停跳下冠脈搭橋手術后,病人一般恢復都很快,術后當天或次日即可拔出氣管插管,三四天就可下地行走,最快一周即可出院,術后胸悶、胸痛癥狀改善明顯。據報道,術后10年之后冠脈橋的再通暢率在90%以上,可以過正常的生活以及進行體力勞動。
降低醫療費用
與體外循環下手術相比,該技術因省去了體外循環過程,減小了手術創傷,縮短了住院時間,減少了病人住院日等,同時也就降低了住院費用。
哪些冠心病患者適合做非體外循環冠脈搭橋術?
一般而言,只要需要或者適合做冠脈搭橋術的患者,都可以選擇非體外循環冠脈搭橋手術,包括多支血管病變,或者左主干合并多支血管病變。
特別是對于那些對體外循環有禁忌癥或具有高齡、腎功能不全、有慢性阻塞性肺病、主動脈鈣化、彌漫性腦血管或周圍血管病變、腦血管病史、出凝血功能障礙者等高危風險因素的患者,更適合選擇在非體外循環心臟跳動下行冠脈搭橋手術。
非體外循環冠脈搭橋術有哪些局限性?
但是非體外循環冠狀動脈搭橋術也有一定的局限性,因為手術技術要求高,需要有一個訓練有數的團隊,術中麻醉要求平穩,維持好血壓和心率。其次對于冠心病合并心臟其他器質性疾病(比如室間隔穿孔,心臟瓣膜疾病,室壁瘤等),需要同時手術時,則需要在體外循環下完成手術。
展望:隨著我國心臟外科事業的不斷發展,我們有理由相信心臟不停跳冠脈搭橋這樣一項醫療技術能夠幫助更多心臟病患者重獲健康。
專家簡介:
柏本健,現任陜西中醫藥大學第二附屬醫院心胸外科主任,陜西中醫藥大學心血管病研究室主任、碩士研究生導師。兼任中國醫師協會心血管外科分會第一至第四屆委員會委員,中國醫師協會心血管外科分會心衰委員會和心臟瓣膜委員會委員。2005年在德國柏林心臟中心進修學習。先后獲得第四屆“中國醫師獎”、第十一屆“中國健康傳播大使·突出貢獻獎”、陜西省“科技興陜”有突出貢獻人物、陜西省“醫德標兵”、陜西省“白求恩精神獎”、中國醫師節陜西省“優秀醫師”等多項榮譽和獎勵。從事心胸外科工作30年,完成心胸外科手術4500余例,多項技術填補了當地空白,包括先天性心臟病矯治術,心臟瓣膜置換術,冠狀動脈搭橋術,主動脈夾層外科治療等。特別是在非體外循環心臟跳動下冠脈搭橋術方面有豐富的臨床經驗。
本網站所有信息僅供參考,不做個別診斷、用藥和使用的根據。本網站致力于提供正確、完整的健康內容的真實性,我們不對其科學性、嚴肅性等作任何形式的保證。如其他媒體、網絡或個人從本網下載使用須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本網站所有信息僅供參考,不做個別診斷、用藥和使用的根據。本網站致力于提供正確、完整的健康資訊,但不保證信息的正確性和完整性,且不對因信息的不正確或遺漏導致的任何損失或損害承擔責任。本站所提供的任何醫藥資訊,僅供參考,不能替代醫生和其他醫務人員的建議,如自行使用本網資料發生偏差,本站概不負責,亦不負任何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