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個月前,來自四川的劉先生,像往常一樣上門幫客戶進行裝修工作,突然卻感覺到眼前一片模糊:“就算戴上眼鏡,距離5米遠的一個大燈飾都看不清”。起初以為是太累,年長了老眼昏花。可沒想到檢查后被確診為糖尿病視網膜病變。
原來,劉先生已有4、5年糖尿病史。自43歲時一次抽血檢查發現血糖偏高被確診為糖尿病后,因無任何不適和影響,劉先生并不在意。因不疼不痛,也不太影響正常生活,毫無在意的他直至看不清東西,影響工作生活才去醫院就診。
事實上,像李先生這樣的患者不在少數,根據最新全國流行病學調查結果于BMJ雜志發表,我國大陸地區糖尿病總體患病率為12.8%,據此估計,大陸地區糖尿病人群約為1.298億。然而據衛計委2017年發布《糖尿病視網膜病變分級診療服務技術方案的通知》中顯示:50%以上糖尿病患者未被告知應定期眼底檢查。
糖尿病患者失明風險比常人高25倍
為了提高糖尿病患者對眼健康的重視,6月28日,愛爾眼科聯合南方都市報健康大講堂,舉辦了一場“糖尿病可致盲!揭秘潛伏在身邊的‘甜蜜殺手’”為主題的直播活動,并邀請國內權威眼病專家、中國醫師協會眼科分會副會長、愛爾眼科醫院集團總院長唐仕波教授科普宣講。希望借助此次科普活動,提高各年齡段患者愛眼、護眼意識。
(愛爾眼科醫院集團總院長唐仕波教授做客南方都市報健康大講堂)
得了糖尿病只需關注血糖就可以了嗎?在直播中,唐仕波教授指出,很多糖尿病患者通常只注重降糖,卻不注重護眼,而恰恰糖尿病就是潛伏在身邊的“甜蜜的視力殺手”。
“糖尿病歸根到底是血糖高,血糖高會影響到整個系統的代謝,”唐仕波教授指出:“視網膜有很豐富的血管,糖尿病會影響這些血管,病變的血管就像生銹的水管,引起出血等最終導致患者的視力顯著減退,甚至失明。”糖尿病患者由于長期血糖水平不穩定,可引發諸如白內障、青光眼、眼底出血等數十種眼部疾病,導致患者出現視力下降、視物模糊等癥狀,嚴重的甚至還會導致失明。在這之中,最常見卻也最容易被大眾忽略的就是糖尿病視網膜病變。而糖尿病患者的失明風險比健康人高25倍[1]!
28歲女孩不重視糖尿病眼病治療,幾近失明
直播中,唐仕波教授反復強調,定期的檢查和早期的干預對于糖尿病視網膜病變是非常重要的;加刑悄虿〉呐笥言谌粘I钪胁粌H要管理好血糖,還要養成定期檢查眼底的習慣,因為糖尿病視網膜病變的發病率不只是與患者的血糖有關,還與患者的年齡、病程長短、高血壓、遺傳等因素息息相關,因此唐仕波教授建議,患有糖尿病的患者朋友們應當每年進行至少一次眼底檢查,預防眼底病變,而已經患有糖尿病視網膜病變的患者朋友應當保持2-3個月檢查一次眼底,防止病變進一步加深。
“如果真的患了糖尿病視網膜病變,也不要忽略,不要害怕。即便是晚期,也不要放棄治療。”唐仕波教授講述了一個很心痛的案例,“有位28歲的姑娘,患了I型糖尿病,當時來看病的時候就幾乎已經失明了,來院就診都需要她的家人攙扶;颊咭郧安辉趺粗匾曁悄虿⊙鄄〉闹委,醫生提醒她去打激光也沒有去,直到幾乎看不見,才發現事態的嚴重,才找到我們,最后我們通過手術,還好搶救回了一點視力,但是真的非常非常可惜和心痛,才28歲呀!”
唐仕波教授指出,隨著醫療水平的提高,糖尿病視網膜病變可以通過破壞病變的視網膜組織、修復病變的視網膜組織等方式治療,并且術后隨訪也同樣重要:“因為手術治療的是眼睛,血糖控制本身仍然非常重要,眼部手術后如果控制不好血糖,仍有可能會再次出現眼底出血等情況。所以糖尿病視網膜病變的早檢查、早發現、早治療極為重要,切勿錯過最佳治療時機。”
早檢查、早發現、早治療,是防控糖尿病眼病的關鍵
據統計顯示,我國糖尿病視網膜病變在糖尿病患者中的患病率為24.7%~37.5%[2],且近年來糖尿病視網膜病變發病率呈逐年攀升趨勢,所以早檢查、早發現、早治療,對于糖尿病眼病的防控至關重要!
考慮到糖尿病患者朋友們眼底血管復雜,情況多變。愛爾眼科整合先進醫療資源,同步國際診療技術,推出了愛爾眼底檢查3.0檢查服務,其三大優勢免散瞳、查得快、查得準,可幫助患者舒適高效準確診斷眼底情況。
近年來,愛爾眼科在中國大陸地區已擁有超過500余家眼科醫療機構,通過搭建全球化眼科醫療服務平臺,服務人群橫跨亞、歐、美三大洲。同時集團內還設有專業的眼底病學組,由唐仕波教授、彭紹民教授領銜的300余名臨床經驗豐富的眼底病專家組成,在國內眼底病醫生匱乏的情況下,愛爾眼科眼底專家數量約占全國的三分之一。
作為全球知名的連鎖眼科醫療機構,愛爾眼科通過不斷革新眼科診斷技術,為國內眼病患者提供更優質更個性化的治療方案,讓更多患者得到救治。
參考資料:
[1].2014年國家衛健委發布《全國愛眼日關注眼健康 定期查眼底預防糖尿病致盲》
[2].2017年《國家衛生計生委辦公廳關于印發糖尿病視網膜病變分級診療服務技術方案的通知》
本網站所有信息僅供參考,不做個別診斷、用藥和使用的根據。本網站致力于提供正確、完整的健康內容的真實性,我們不對其科學性、嚴肅性等作任何形式的保證。如其他媒體、網絡或個人從本網下載使用須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本網站所有信息僅供參考,不做個別診斷、用藥和使用的根據。本網站致力于提供正確、完整的健康資訊,但不保證信息的正確性和完整性,且不對因信息的不正確或遺漏導致的任何損失或損害承擔責任。本站所提供的任何醫藥資訊,僅供參考,不能替代醫生和其他醫務人員的建議,如自行使用本網資料發生偏差,本站概不負責,亦不負任何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