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作為我國傳統醫學,肇自遠古,源遠流長。中醫藥文化更是蘊含著豐富的人文科學和哲學思想,是中華民族燦爛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幾千年來為中華民族的繁榮昌盛做出了巨大貢獻,如今依然屹立于世界醫學之林,成為人類醫學寶庫的共同瑰寶。被譽為“藥王”的孫思邈是其中的杰出代表人物,所著之《備急千金要方》是我國古代中醫學經典著作之一,第一卷中《大醫精誠》一文乃是中醫學典籍中論述醫德的一篇極其重要的文獻,為習醫者所必讀。《大醫精誠》論述了有關醫德的兩個問題:第一是精,亦即要求醫者要有精湛的醫術,認為醫道是“至精至微之事”,習醫之人必須“博極醫源,精勤不倦”。第二是誠,亦即要求醫者要有高尚的品德修養,以“見彼苦惱,若己有之”感同身受的心,策發“大慈惻隱之心”,進而發愿立誓“普救含靈之苦”,且不得“自逞俊快,邀射名譽”、“恃己所長,經略財物”。成都中醫藥大學附屬醫院何成詩教授就是其忠實的守護者,那么的質樸和純粹。
情懷中醫,立德為先
何成詩教授是一位有情懷的中醫,他的情懷是一種大醫情懷,是對患者的人文關懷,也是一種利他之心。
有人說,醫生之所以為世人所尊敬,之所以被譽為靈魂的貴族,是因為他們總是無私地愛人、幫助人,尤其是幫助那些最困難的人;也在于他們不論貧窮貴賤,在生命面前一視同仁。事實如此,作為一名受人尊敬的中醫,他用自己的方式詮釋了這種利他之心。
作為醫生,何成詩教授尤為注重個人德行的修養,他認為德在行前,先為人,再為醫。正如他一直推崇著名制藥企業的一句話:只要我們隨時隨地考慮到患者的利益,我們的利潤也就會隨之而來。故而,他一直堅持醫生也應該用同樣的態度服務患者,以最小的成本、最低的風險來解除患者的疾苦,這樣醫者自然會得到患者的尊重,醫生的利益也才會得到長遠的保障。
因此,行醫過程中,他常懷對人類各種苦難、疾病的慈愛憐憫之心,謙恭和善地對待每一位患者,且始終將患者利益擺在第一位,尤其對家庭困難、經濟拮據的患者,更是倍加關心,想方設法幫助解決問題。他也尊重每一位患者,總是公平地跟患者溝通,包括認真傾聽患者心聲,理解、包容患者對醫生、醫學的誤解,仔細、耐心地講解病情,并站在患者的角度去為他們制定科學合理的治療方案。日復一日,他樂此不疲地重復著這些繁瑣的工作,無怨無悔。熟悉何成詩教授的人,無不為他淡泊名利、平易近人的人格魅力和懸壺濟世、待患如親的醫者初心所感動,而百姓也對他報以最大的回饋——信任,患者常說,見到何醫生就如吃了定心丸一樣。
而為了更多人的呼吸健康,他把治病救人的陣地延伸到整個社會,主動承擔起公共衛生事業的重擔,在霧霾治理、室內空氣污染、甲型流感防控等公共事件中貢獻著智慧和力量,為推動我國建立公共衛生防治體系、提高重大疫情偵察監測能力和效率、加強應急隊伍建設等工作做出了重要貢獻。從治療病人到國家的衛生事業,當人民的健康和生命收到威脅時,他“知行合一”,始終沖在最前面。
在他看來,幫助他人也是幫助自己,用仁心仁術治愈他人的過程也是提升自己道德素養的過程。因為全心全意為患者雖然勞神費力,但疲憊過后是心靈的愉悅,這樣更能讓自己以好的狀態去幫助更多人,周而復始,無窮無盡。
尊師重道,薪火相傳
何成詩教授的中醫情懷還是他始終心系祖國中醫藥事業未來發展的赤誠之情。
黨的十七大報告就中醫發展提出“中西醫并重”;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把中醫藥工作擺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同時也指出中醫藥發展基礎和人才建設比較薄弱、中醫藥傳承不足、創新不夠、作用發揮不充分等不足之處。種種政策的加持也是對廣大中醫人提出的機遇和挑戰。他似乎看得更遠,也把中醫的傳承事業當成是一種責無旁貸。
中醫之傳承與中醫人才息息相關。為了培養人才,何成詩教授在中醫教育事業方面傾心傾力,不遺余力。在教導學生方面,他從來都是竭盡所知,毫無保留地將自己的學術思想、臨床經驗等盡心相授。當然,他不僅教授知識,還尤其注重學生品德的養成,并躬身垂范,在日常工作和教學中用自己的言行來感染和引導學生,還常常告誡自己的學生一定要嚴格要求自己,這樣才是對患者負責。所以,他帶教的多名博士、碩士研究生無論是醫德,還是醫術都延承了何老師的風范,深受同行和患者的認可。
肩負重任,創新進取
何成詩教授的大醫情懷還是突破藩籬、開拓創新,讓中醫煥發新活力的豪邁情懷。
作為中華民族的瑰寶,中醫要實現發展和偉大復興,在傳承中創新,在創新中發展是必然。為了推動中醫事業的創新發展,他堅持中西醫結合,西為中用的發展觀。為此,早在研究生階段,他便卓有遠見地將研究方向瞄準了中西醫結合臨床內科,緊接著2001年又赴日本廣島縣立病院進行為期一年的研修學習。由國內輾轉國外,從醫學知識、管理知識,到為醫之道,他在這一路跋涉中,不斷提高自己的學識和眼界,把國外先進的學科理念引入到中醫中,在傳承中創新,極大地推動了學科的發展。
不僅如此,在潛心研究大量古籍經典的基礎上,他至今已完成多項重大科研課題。而在長期的臨床實踐中,他在慢性咳嗽、慢性阻塞性肺病(慢支炎肺氣腫)、肺源性心臟病、支氣管哮喘、間質性肺病、肺部腫瘤等及其他老年性疾病方面積累了豐富的經驗且造詣頗深。另外,他還發表學術論文數十篇,作為寶貴的學術財富,為傳承創新中醫藥學作出了重要貢獻。
櫛風沐雨近三十年,他以精湛的醫術護佑百姓健康,以高尚的醫德詮釋大醫精誠,贏得了患者口碑,收獲了同行贊譽,更樹立了醫者典范,先后榮獲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獲得者、四川省有突出貢獻的優秀專家、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優秀應急專家及四川省名中醫等榮譽稱號。
生命和職責,知行合一,將“大醫精誠”詮釋得淋漓盡致。來源:健康時報
后記:
中國傳統文化強調內圣外王,一方面積極入世,通過做一些有益于社會和他人的事情來感悟人生,知行合一,并實現人生理想;另一方面,不依賴外在的世界,不斷通過自我約束來提高內在的精神修養,以獲得內心的安寧和幸福。
醫乃仁術,無德不立;大醫有魂,生生不息。作為一名中醫,何成詩教授詮釋“內圣外王”的方式很簡單,也很純粹,看的是病,救的是心,開的是藥,給的是情,不計個人得失,無怨無悔。從醫二十余年,無論社會角色如何變化,又無論獲得多少榮譽,他始終如他說的一樣恪守心靈的從容和淡定,勤勤懇懇做事,真真切切為醫,他用自己的方式“致良知”,敬畏生命和職責,知行合一,將“大醫精誠”詮釋得淋漓盡致。來源:健康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