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關于猝死的報道屢見不鮮。一說到猝死,相信老百姓們首先想到的便是心臟病,醫學上也叫做心源性猝死。其實,還有一種致命的疾病經常會被忽略,它就是下肢靜脈血栓栓塞。

您有沒有聽說過有這么一種“怪病”,它竟然跟您乘坐飛機的經濟艙有關,輕者腳腫,重者昏厥,更有甚者會因搶救不及時而死亡!后來人們把這種“怪病”稱為經濟艙綜合征。聽著是不是覺得十分恐怖,這種“怪病”就與下肢靜脈血栓栓塞有關。

人們在長途飛行過程中,由于飛機的經濟艙位空間狹窄擁擠,無法移動雙腳,容易造成小腿血流淤滯。據估計,每靜坐一個小時,靜脈血栓形成風險會增加10%,靜坐90分鐘,膝關節的血液循環降低50%。同時機艙內通風不良,空氣干燥,乘客為了避免頻繁去洗手間而減少喝水,造成人為的血液濃稠,這些更加劇了血栓發生的風險。下肢靜脈血栓形成后會使得下肢腫脹疼痛,如果血栓一旦脫落,如流到了管腔比較狹窄的肺動脈,就會把肺動脈給堵塞了,導致了肺缺血、缺氧,出現劇烈胸痛、呼吸困難,甚至發生猝死。

在這個快節奏高壓力的社會中,“經濟艙綜合征”早已不局限在飛機上,加班加點的“工作狂”,熬夜電競的“網咖客”,久坐不起的“麻將迷”、長期臥床的病人……都是高危人群,同樣面臨“經濟艙綜合征”的風險。

下肢靜脈血栓栓塞發生猝死的新聞我們都不陌生,比如這些報道:一花季少女在腳扭傷臥床后數日猝死,究其原因竟是下肢靜脈血栓后導致肺栓塞后死亡;一IT青年連夜伏案工作,清晨站立時突發胸痛后猝死。
今天我們就來詳細聊聊下肢深靜脈血栓栓塞的那些事兒:
下肢靜脈血栓栓塞是怎么形成的?
人體的動脈就如同家里的自來水管,靜脈就像家里的下水道。動脈里的血液含氧量豐富、“活力充沛”,血壓高、流速很快,就好比運輸干凈新鮮的自來水的水管一樣,可以迅速向全身輸送氧氣和營養物質。而靜脈里的血液含有的代謝廢物多、“負擔很大”,血壓低、流速很慢,就如同運輸污物的下水道一樣,慢悠悠地把體內產生的廢物運走。

人體的肺就好比一個物資中轉站,在肺里,運送廢物的血管換了個名字,叫做“肺動脈”,雖然改了個名字,但它仍然是干著運輸靜脈血的活,體內二氧化碳等廢物被運送到肺這個中轉站里卸貨。
我們都知道,下水道很容易被雜物堵塞,靜脈也是如此。下肢的靜脈血液由下往上回流,需要克服重力,所以血流的速度比其他地方要慢。如果再遇上長時間靜坐久臥不活動、長期臥床不活動、高齡、肥胖、口服避孕藥等情況,可以說是雪上加霜,給本身就疲憊無力的下肢靜脈帶來了更大的負擔,血流速度越來越慢,血液中的血小板、纖維蛋白等物質就開始聚集在一起,逐漸形成血栓。

更可怕的是,一些血栓還可能會脫落,隨后順著血管流向全身各處,比如流到了官腔比較狹窄的肺動脈,就會把肺動脈給堵塞了,形成可能致命的肺栓塞,此時體內的廢物就不能經肺部排除,新鮮的氧氣也沒辦法進入體內,人體出現胸悶、缺氧、呼吸困難;如果血栓流到了腦血管,把腦血管堵住了,就出現了腦中風。
哪些情況易導致下肢靜脈血栓栓塞呢?
(1)長時間靜坐久臥不活動,如在長途旅行、伏案工作、乘坐飛機火車過程中;
(2)近期接受大的手術、臥床制動或受到創傷、骨折需要臥床休息等;
(3)女士在孕期及產后,口服避孕藥也會增加血栓的風險;
(4)其他的像高齡、肥胖、家族史等。

在日常生活中,該如何預防保健?
下肢靜脈血栓栓塞雖然讓人心生恐懼,但是只要我們及時做好預防保健工作,是可以將下肢深靜脈血栓栓塞的發生扼殺在搖籃中的:
(1)及時補充水分:長期處于空調環境中,首先最重要的就是補充水分,每小時最好補充200ml的水,避免血液黏稠。
(2)避免久坐,定時起身:登上交通工具切勿只顧坐著和睡覺,應當定時起身活動,避免長時間對血管的壓迫,促進下肢靜脈回流。辦公室的白領可以選擇到茶水間喝杯水,既活動了腿部又補充了水分。
(3)時常活動下肢:每小時做3-5分鐘的腳部運動,包括腳尖、腳趾及膝蓋運動,促進血液回流。
(4)定期進行體檢:除了血栓易發因素本身的預防,我們還要重視身體機能的狀態,通過簡單的血液化驗和影像學檢查,我們就可以及時發現或排除下肢深靜脈血栓。
(5)對于需要長期臥床者,可適當抬高下肢20°至30°,早期指導督促定時做下肢的主動或被動運動;在身體情況允許時建議早期下床活動。

湯敬東教授溫馨提示:下肢靜脈血栓栓塞,早期預防優于治療。下肢腫脹常常是它的首發癥狀,如果您或您的家人出現小腿皮膚腫脹、疼痛、發紅或者明顯的變色,這時我們就要引起重視了,可能下肢靜脈血栓已經形成;如果上述癥狀后突然出現胸痛、心悸、呼吸困難及咳血等癥狀,可能發生了肺栓塞,請務必立即平臥,避免作深呼吸、咳嗽、劇烈翻身活動,立即送醫。
下肢深靜脈血栓該如何治療?
1.臥床休息和抬高患肢
腿部抬高和初期臥床休息可緩解伴有急性腿部腫脹的深靜脈血栓病人的疼痛,建議嚴格臥床休息1~2周以防止肺栓塞的傳統方法遭到了質疑,肺部掃描顯示臥床并沒有降低肺栓塞的發生率。此外,與臥床相比,早期下床活動可使患者的疼痛和腫脹改善得更快。
深靜脈血栓患者穿用彈力襪可改善疼痛和腫脹長期穿用,可能會抑制血栓增長并減少血栓后綜合征。
2.抗凝療法
這是深靜脈血栓形成現代最主要的治療方法之一。正確地使用抗凝劑可降低肺栓塞并發率和深靜脈血栓形成的后遺癥。其作用在于防止已形成的血栓繼續滋長和其他部位新血栓的形成,并促使血栓靜脈較迅速地再管化。一般急性期使用肝素或低分子肝素,過渡到口服抗凝藥物,如華法林,由于華法林與藥物或食物相關作用復雜,個體劑量差異大,有出血風險,需要監測,近年來,研制出許多新型口服抗凝藥物,如利伐沙班等。利伐沙班極少受藥物或食物影響,一般無需檢測,使用方便,并且從2020年1月1日起利伐沙班治療下肢深靜脈血栓已進入醫保報銷范圍,減輕了患者的經濟負擔。
3.血栓機械清除術(PMT)
此法可迅速清除血栓,解除靜脈阻塞,具有風險小、療效好的特點。多項前瞻性研究報告顯示,PMT用于DVT時的強大作用:血栓溶解率為70%~91%,嚴重并發癥發生率為3.8%~13.0%,6個月靜脈通暢率為70%以上,血栓后綜合征(post-thrombotic syndrome, PTS)發生率為21%,而單純抗凝組則達77%,因此PMT得到國內血管外科界同行的認可。我院于2017年開始使用PMT治療下肢深靜脈血栓,并且療效得到了患者的一致好評。
4.溶栓治療
包括系統溶栓和導管接觸性溶栓,使用的藥物多是尿激酶等。系統溶栓經靜脈全身溶栓:通過淺靜脈進行全身給藥,使藥物隨血液循環在體內均勻分布,達到溶栓目的。介入溶栓多指保留導管接觸性溶栓:又稱為CDT。經近端深靜脈置管逆行插入肢體遠端深靜脈,先利用導絲和導管對血管腔內的物理性開通部分解除流出道梗阻,再通過置入溶栓導管使藥物與血栓直接接觸,將急性期疏松新鮮的血栓溶解,主干靜脈及時恢復通暢。
5.深靜脈血栓的長期治療
深靜脈血栓抗凝治療持續時間仍有爭議,長期抗凝有助于減少深靜脈血栓的復發以及血栓后綜合征。對于簡單因素如手術或靜止導致的深靜脈血栓,抗凝時間需持續3個月,對于特發性深靜脈血栓,建議抗凝時間需持續6~12個月.對于惡性腫瘤患者,低分子肝素由于華法林,用藥時間為3~6個月。對于首次發作的深靜脈血栓,但具有抗凝脂抗體或兩項以上血栓形成危險因素,建議抗凝時間需持續至少12個月,而對于有兩次深靜脈血栓病史的患者,應終身抗凝治療。

湯敬東
副教授,副主任醫師,碩士研究生導師。博士后。中華醫學會血管外科和組織工程學委員;中國醫師協會腔內血管學分會委員;中國醫師協會血管外科分會委員;中西醫結合脈管炎專家會主任委員:UIA中國分會炎性血管病副主任委員。主要學術理念為血流動力學。主攻方向為主動脈疾病,特別是急性主動脈夾層的診療。主要研究方向為外周血管疾病,特別對血栓閉塞性脈管炎提出了新的理論和治療探索。共負責國家自然基金1項、省部級課題5項、局級課題2項;主編專著1本、參編專著2本;發表SCI文章15篇,中文核心期刊25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