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中山大學孫逸仙紀念醫院耳鼻喉頭頸外科黃曉明教授
2020年9月23日,黃曉明教授為兩位年輕的女性甲狀腺乳頭狀癌患者進行了達芬奇機器人根治手術,其中一位患者的分期為T1N0M0(腫瘤直徑<1cm),采用經腋窩入路免注氣方式行腺葉峽部切除+同側中央區淋巴結清掃術;另外一位患者的分期是T1N1M0,采用腋下加耳后聯合入路,行甲狀腺全切+雙中央區清掃+右頸清掃術。神奇的是這兩位女性患者頸部及胸部無任何瘢痕。據悉,自2016年初達芬奇機器人手術系統(Da Vinci Surgical System)正式落戶中山大學孫逸仙紀念醫院耳鼻喉頭頸外科以來,黃曉明教授團隊已借助這一當今外科領域最先進的高科技產品成功完成320例甲狀腺癌及頭頸腫瘤手術,目前手術量位列耳鼻咽喉頭頸外科領域全國第一。

為此,針對達芬奇機器人技術應用于頭頸部疾病治療狀況,我們采訪了國內頸部內鏡手術的開創者之一——中山大學孫逸仙紀念醫院耳鼻喉頭頸外科黃曉明教授,以深度了解達芬奇機器人的應用情況。
甲狀腺癌是什么?
甲狀腺癌(thyroid cancer)是一種起源于甲狀腺濾泡上皮或濾泡旁上皮細胞的惡性腫瘤,也是頭頸部最為常見的惡性腫瘤。近年來,我國甲狀腺癌將以每年20%的速度持續增長。根據世界衛生組織Globalcan2018的統計數據,我國甲狀腺癌發病人數有194232人,將近20萬人,發病率在所有統計的癌種中排第8名,而死亡人數有8603人,在所有統計的癌種中排第23名。在15-44歲人群中,其是發病率第一的癌癥,根據全國腫瘤登記中心的數據,黃教授介紹,我國城市地區女性甲狀腺癌發病率位居女性所有惡性腫瘤的第4位,外科手術成為甲狀腺癌治療的首選方式,而近年新引進的"達芬奇機器人手術能夠讓甲狀腺癌手術更精準安全,治愈的同時不會于頸部顯露部位遺留任何瘢痕。"
與傳統甲狀腺外科手術相比,達芬奇機器人的優勢在哪里?
據黃曉明教授介紹,目前治療分化型甲狀腺癌的方法主要是外科手術治療,治愈程度雖然較高,但在頸部會遺留下難以治愈的瘢痕,影響美觀且對患者造成一定程度的心理障礙。
達芬奇機器人手術與傳統手術有著明顯區別,是一種高科技機器人內窺鏡手術輔助系統,既涵蓋了傳統手術治療的優勢,又較傳統內鏡手術更具有微創、精準及立體等多種優點,大大減少了手術創傷。其設計理念是通過使用微創的方法,由醫生進行儀器系統操作實施復雜的外科手術,由醫生操作系統、床旁機械臂系統、視頻處理系統三部分組成。
據介紹,達芬奇機器人技術切除癌變部位更精準主要體現在以下幾點:1、可打造三維立體視野,極強的景深感使醫者更清晰地看到血管及神經與組織的分布結構,而傳統內鏡手術視野扁平。2、與傳統手術操作習慣一致,能縮短術者學習時間。3、主刀者可獨立進行操作,避免了與助手間配合不熟練引發的各種醫療事故。4、視野圖像可放大10余倍左右,醫生能夠更清晰地觀察人體組織解剖結構,從而進行超精細操作。5、擁有7個自由度的可轉腕手術器械,完全模擬人手的動作,可在狹小的人體組織中進行任意角度旋轉拐彎,深度與角度是傳統內鏡手術無法比肩。6、能夠自動分辨人體組織結構,過濾因疲勞而引起的人手顫抖,使精細手術變得更加簡單、穩定和安全。
頸部無腔體,機器人如何進行操作?
與胸腔、腹腔明顯不同的是,人頸部空間狹小,無明顯腔體。傳統開放式手術是在患者皮膚表面切開口子進行手術,或長或短,雖然路徑直接,能把原發灶和轉移的淋巴結切除干凈,但術后會遺留明顯傷口。
相對傳統開放手術,黃曉明教授介紹,機器人輔助下手術可以通過腋下、胸前外、耳后等免注氣的方法,或經注氣的腋胸、胸前乳暈、經口等多種頸外入路的方法在無腔體的頸部進行手術操作。注氣法是通過注入二氧化碳氣體來維持手術空間,無充氣法是通過拉鉤懸吊維持手術空間,兩者都是通過在頸部自然的解剖間隙與層次,于肌肉和筋膜間隙進行解離建立手術空間的,免注氣的術式可以避免注氣的相應并發癥。機器人手機系統具備360°旋轉機械臂,可以全方位、多角度地展現手術區域組織結構,使操作者可以更清晰辯認術野部位和重要的解剖結構,更全方位地進行精準、精細的手術操作。
達芬奇機器人能否在任何甲狀腺癌患者治療中"大展拳腳"呢?
黃曉明教授認為,大量手術實例表明達芬奇機器人多種術式可以為多數甲狀腺癌患者提供最佳治療方案,無瘢痕的術后效果大大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質量。然而,并非所有甲狀腺癌患者都能適用達芬奇機器人手術。一般認為手術的適應癥有:良性腫瘤直徑≤5cm或雙側良性病變;早期甲狀腺乳頭狀癌(T1N0M0);術前超聲及細針穿刺病理結果可疑或確診甲狀腺乳頭狀癌。其禁忌癥有:腫瘤侵犯鄰近器官(如喉返神經、氣管、食管);側頸多發淋巴結轉移/包膜外侵犯和頸部放療史、手術史等。但隨著經驗的積累和技術水平提高,經選擇的部分T3或小N1的患者可考慮機器人手術。
"機器人手術的優勢非常明顯,但同時也會有一些缺點",據黃教授介紹,機器人手術會增加手術費用; S-I系統缺乏力反饋;還不能完全替代傳統開放手術。
達芬奇機器人在頭頸外科手術的應用前景如何?
據悉,達芬奇機器人輔助下手術除了應用于甲狀腺外科等以外,近年來國內外也應用于頭頸外科領域,如經口機器人手術,適用于早期T1-2聲門上型喉癌或下咽癌;或T1-2期的扁桃體癌;復發鼻咽癌(rT1,部分rT2或經選擇的T3患者)以及早期(T1-2期)頭頸鱗癌CN0的擇區性頸清掃術和分化型甲狀腺癌的頸清掃術等。此外,還應用于涎腺外科(腮腺和頜下腺良性腫瘤的手術)和先天性頸部囊腫如第二腮管囊腫、頸部囊狀腫瘤、甲狀舌骨囊腫切除手術等。
黃曉明教授表示"機器人應用于頭頸部外科手術已日臻成熟,今后中山大學孫逸仙紀念醫院耳鼻喉頭頸外科團隊會加大機器人手術在咽喉頭頸外科的臨床應用,為更多患者帶去生的希望,助力我國頭頸外科手術水平的快速發展。"
專家簡介
黃曉明,教授/主任醫師、博士生導師,中山大學孫逸仙紀念醫院耳鼻咽喉科副主任、咽喉頭頸專科主任。廣東醫學會耳鼻咽喉科學會副主任委員,粵港澳大灣區耳鼻咽喉聯盟副主任委員,中國抗癌協會甲狀腺癌專業委員會常委,中國抗癌協會頭頸腫瘤學專業委員會常委,中華醫學會腫瘤學分會甲狀腺腫瘤專業委員會委員,中國醫師協會內鏡醫師分會委員,海峽兩岸醫藥衛生交流協會臺海甲狀腺微創美容外科專家委員會副主任委員,《中華耳鼻咽喉頭頸外科雜志》編委,《世界耳鼻咽喉頭頸外科雜志》編委等。
本網站所有信息僅供參考,不做個別診斷、用藥和使用的根據。本網站致力于提供正確、完整的健康內容的真實性,我們不對其科學性、嚴肅性等作任何形式的保證。如其他媒體、網絡或個人從本網下載使用須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本網站所有信息僅供參考,不做個別診斷、用藥和使用的根據。本網站致力于提供正確、完整的健康資訊,但不保證信息的正確性和完整性,且不對因信息的不正確或遺漏導致的任何損失或損害承擔責任。本站所提供的任何醫藥資訊,僅供參考,不能替代醫生和其他醫務人員的建議,如自行使用本網資料發生偏差,本站概不負責,亦不負任何法律責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