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癌近年明顯有年輕化之勢,從35歲開始,乳癌發病率開始上升,可說是女性的“惡夢”之一。乳癌當中,以HER2陽性最“惡”,其特性是癌細胞生長速度較快、惡化機會較高、對傳統治療,如化療的反應不佳。治療癌癥,當然愈早介入愈有效,目前早期乳癌手術后的藥物選擇有限。近年醫學發展或可打破這個“惡夢”,T-DM1治療將標靶藥物和化療藥物二合一,有外國研究顯示,T-DM1較傳統治療更有效控制早期HER2陽性乳癌,減低復發機會。
香港乳癌患者發病年齡較輕
乳癌是指癌細胞侵襲乳房組織,并有機會漸漸擴散至腋下淋巴腺,甚至身體其他部位。雖目前成因不明,但根據香港乳癌實況第九號報告,14,905位香港乳癌患者當中,最共同的乳癌高危因素包括:缺乏運動(77.7%)、未有喂哺母乳(65.8%)、超重或肥胖(38.6%)和感到很大壓力(37.1%)。
自1993年以來,乳癌一直都是香港女性中最常見的癌癥。根據香港癌癥數據統計中心數據,在1993至2016年間,本港女性確診乳癌的個案激增3.5倍,由每年的1,152宗增至每年4,108宗,平均每天有11名女士確診。香港臨床腫瘤科專科醫生李宇聰醫生指:“相比美國患者年齡中位數62歲、澳洲之60歲,香港患者確診年齡中位數為56歲,相對年輕。而且,香港女性的平均預期壽命長達80歲,意味若患者年輕發病,康復后仍會擔心,接下來癌癥復發的機會。”
(香港臨床腫瘤科專科醫生李宇聰醫生在接受記者采訪)
HER2陽性乳癌惡化速度較快
乳癌可以受體作分類,包括荷爾蒙受體陽性(ER,PR)、HER2陽性乳癌(標靶受體HER2),以上兩種均呈陰性即稱為三陰性乳癌。在同一患者身上,其實可出現多于一種受體。當中,HER2(人類表皮生長因子受體二型)的特性是癌細胞生長速度較快、惡化的機會較高、對傳統治療,如化療的反應不佳。
根據香港乳癌基金會調查發現,超過二成乳癌患者,HER2呈陽性。HER2即人類表皮生長因子受體二型,存在于乳房細胞內的HER2基因,以制造HER2蛋白,將生長訊息由細胞外傳送至細胞核,以控制細胞生長。但當HER2過度表現或呈陽性,意味癌細胞內復制了過多的HER2基因,以致癌細胞表面有過多的HER2受體,活化細胞內的生長訊息傳遞,令癌細胞以不正常的速度增生及分裂,令腫瘤惡化,因此HER2乳癌屬于侵略性極高的癌癥。
一二線藥物助控乳癌
在乳癌治療方面,不論是早期還是已開始擴散的乳癌,第一線治療都是結合使用曲妥珠單抗(Trastuzamab)和帕妥珠單抗(Pertuzumab)。在已擴散的乳癌患者中,一項研究顯示,同時使用曲妥珠單抗與帕妥珠單抗的HER2乳癌患者,與曲妥珠單抗加安慰劑的患者比較,前者的整體存活期中位數延長了一年多,達15.7個月,療效較理想。
李宇聰醫生表示,癌癥并非“等閑之輩”,用藥后始終有機會出現抗藥性,出現病情反復或惡化,所以作為抗癌“第二梯隊”的二線藥物,擔當著重要角色。治療分兩種,包括卡培他濱(Capecitabine)結合拉帕替尼(Lapatinib)或抗體—藥物偶聯物(T-DM1)治療。一項外國研究[1]發現,T-DM1的治療效果較佳,整體存活期中位數達30.9個月,卡培他濱結合拉帕替尼只有25.1個月。
T-DM1或可用作治療早期乳癌 減復發機會
前文所及,早期乳癌主要以標靶組合:單株抗體—曲妥珠單抗(Trastuzamab)和帕妥珠單抗(Pertuzumab)作治療。李宇聰醫生指:“研究顯示,若將目前只能用于已擴散乳癌的T-DM1治療,提前用于進行手術后的早期HER2陽性乳癌患者,存活率和復發率均較單一使用曲妥珠單抗理想。未來,若T-DM1能推前至早期乳癌治療,及早對癥下藥,將可讓更多患者受惠。”
該項研究將1486名早期、癌細胞未擴散的HER2陽性乳癌患者平均分成兩組,分別進行14次T-DM1和曲妥珠單抗治療,觀察其復發率和藥物安全。T-DM1即抗體—藥物偶聯物,將標靶藥物—曲妥珠單抗(T)和化療藥物(DM-1)二合一作治療組合。
研究發現,在復發方面,T-DM1和曲妥珠單抗組別沒有復發的比率,分別為89.7%和83%,可見T-DM1能較有效控制病情;再者,使用T-DM1的患者無入侵性疾病存活率達88.3%,曲妥珠單抗較低,只有77%。
任何藥物均有機會帶來副作用,李宇聰醫生指,T-DM1治療或會引致血小板低、疲倦乏力、高血壓、貧血和低血鉀等,但治療過程期間,醫護人員會緊密監察患者情況,有需要可處方藥物紓緩副作用。所有預防及治療方法都有不同的成效、副作用及風險。如有疑問,請向主診醫護人員查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