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紀末,以國務院批轉《關于衛生工作改革若干政策問題的報告》為標志,中國的全面醫改正式啟動。
2009年,以中共中央、國務院公布《關于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的意見》為標志,醫改“二次出發”。近日,2019年全國“兩會”在京召開,各項醫療提案紛至沓來,醫改熱度依舊未減。
優化分級診療、提升基層醫療機構服務能力、讓患者少跑路看好病等等成為“兩會”代表委員們熱議的話題。多年來,分級診療、醫聯體、醫共體、健康中國、智慧醫療……這些與醫療、健康緊密關聯的詞語,串起了醫改之路,串起了百姓的幸福民生,也串起了國產醫療設備企業助力醫改的責任與擔當——伴隨醫改應運而生的東軟醫療,為了踐行健康中國建設,為了讓人人享有健康,不懈努力著。
構建分級診療標準框架 讓醫療資源互通共享
醫改的核心問題是強基層,建立分級診療制度是強基層的重點任務之一,也是緩解百姓“看病難、看病貴”的重要抓手之一。“分級診療制度是新醫改以來推行的一項重大制度。某種意義上說,分級診療制度實現之日,乃是我國醫療體制改革成功之時。” “兩會”期間,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主任馬曉偉就中國醫療體制改革問題答記者問時表示。
在醫改全面深化、穩步推進的歷程中,《關于推進分級診療制度建設的指導意見》、《關于推進醫療聯合體建設和發展的指導意見》等國家政策先后出臺,加之人民對診療健康的迫切訴求,都在鞭策著國產醫療品牌為深化推進醫改加速創新。
為了改變大醫院人滿為患、基層醫院門可羅雀這種醫療資源分配不均衡的現狀,為了推進“人人享有醫療服務”的目標真正落實,東軟醫療踐行國產醫療設備品牌助力醫改、推動分級診療的責任——通過理論和技術的創新,借助網絡化、智能化、?苹募夹g和方法,推出了以“醫療設備+影像診斷云平臺+分級診療綜合管理云平臺”為核心架構的分級診療整體解決方案。
東軟醫療分級診療整體解決方案是依托影像云為核心的協助醫聯體、醫共體之間相互聯系、資源和數據共享、診斷治療的一整套解決方案。這套方案可為醫療機構提供醫學影像遠程診斷、云端存儲、數據連接、數據服務、協同醫療、移動應用、人工智能、知識庫等形式的支持與服務。借助于東軟醫療分級診療整體解決方案,三甲醫院的優質醫療資源可以通過“遠程協助”來指導基層醫生的診療工作,患者自此得以不再為三甲醫院冗長的排隊時間發愁。
這既表明了東軟醫療響應國家政策號召的決心,也為病患“看病難、看病貴”問題的解決,指出了明確的方向。
聚焦診療專科化解決方案 支撐基層醫院臨床應用
在分級診療整體解決方案的基礎上,東軟醫療逐步針對不同疾病聚焦診療的?苹,借力大型醫院,整合其診療?苹鉀Q方案并轉化到云端,支撐基層醫院臨床應用,破解基層醫院資源短缺影響患者就醫的痛點難點。
腦卒中疾病的專科化診療解決方案便是其中之一。據調查顯示,腦卒中已成為我國國民第一位的死亡原因。尤其對于基層患者來說,因基層醫院缺乏醫療資源導致患者無法及時接受有效的溶栓治療、向上級醫院轉診困難等情況的存在,往往會延誤救治的黃金時間。“十二五”期間,腦卒中篩查與防治項目成為醫改專項,通過降低腦卒中的發生率、復發率、死亡率和致殘率,減輕腦卒中給社會和家庭帶來的經濟負擔和疾病負擔,提高國民健康水平。
為此,東軟醫療、東軟智能醫療研究院聯合首都醫科大學宣武醫院互聯網醫療診治技術國家工程實驗室針對腦卒中救治問題,開發了eStroke國家溶栓取栓影像平臺;鶎俞t院遇有急性缺血性腦卒中患者入院,在相關檢查結束后,通過該平臺,便可以通過eStroke云盒子將圖像自動推送到eStroke溶栓取栓影像平臺上,平臺在數分鐘內即可自動返回智能分析結果,提示患者溶栓的獲益和愈后,從而幫助首診醫院做出快速準確的臨床決策。
就在剛剛過去不久的1月,遼寧省岫巖中心人民醫院便通過東軟醫療eStroke國家溶栓取栓影像平臺,成功為發病9小時的患者曹女士開通大動脈閉塞腦梗死血管。
據了解,曹女士于1月7日早8點出現右側肢體力弱及言語少,反應遲鈍,來到遼寧省岫巖中心人民醫院就診。急診多模式磁共振檢查后,提示左側大腦中動脈閉塞,同時通過eStroke國家溶栓取栓影像平臺的軟件判定存在大量可以挽留的腦組織。神經內科張再輝主任根據中國缺血性卒中血管內治療指南及先進的影像指導,認為符合國際腦梗死取栓標準,果斷爭取家屬同意后決定為患者進行急診介入治療。最終,在專家的幫助下,岫巖中心人民醫院急診介入小組在患者發病9小時順利開通血管,挽留了大量的腦組織;颊叩诙煊覀戎w可以抬起,第四天步行出院。

▲通過eStroke溶栓取栓影像平臺 曹女士成功獲治
這意味著,對于基層醫院的廣大患者來說,不僅可享受到三甲醫院醫療水平的診療,在首診醫院很好的救助,爭取了黃金時間,醫療費用也大幅降低。
人工智能技術落地應用 將醫生時間還給患者
基層醫療所面臨的難題,除了需要解決醫療資源不均衡的狀況之外,還需要有效提升醫療服務的效率。近幾年人工智能技術的逐漸成熟,人工智能技術與醫療健康的不斷融合,讓這個難題有了答案——人工智能正成為助力醫改、改善基層醫療水平的主要抓手。2019年“兩會”上,諸多代表委員們的提案也都與此有關。
在提升基層醫療服務效率方面,人工智能有著不可替代的優勢。無論是影像輔助診斷、語音病例解讀、臨床助理、智能導診、數據篩選分析等方面,人工智能均可應用。在人工智能技術變革的新時代,東軟醫療也緊緊把握住時機,通過創新研發與技術積淀,將人工智能及深度算法技術賦能醫療設備,助力醫療服務效率的提升,降低醫療成本。
具體說來,東軟醫療打通了“獲得圖像”和“使用圖像”兩個獨立的醫學影像環節,從醫學影像的源頭入手,提供面向疾病的全鏈條人工智能解決方案,即 NeuAI 。NeuAI 在成像設備端采用人工智能技術提高成像效能,賦能醫學影像,具有不可比擬的獨特優勢。目前,在人工智能領域,東軟醫療已經取得了15項專利、4大獨有技術。通過人工智能技術的落地,東軟醫療將醫護人員的大部分時間解放出來,通過臨床診斷智能化、圖像生成智能化、服務智能化、操作智能化等方式,把醫護人員的時間真正還給了患者。

▲東軟醫療以強大研發能力為支撐,將人工智能技術賦能醫療設備
助力醫改沒有終點,只有連續不斷的新起點。承載著國家的信任與民生的期待,東軟醫療用創新的技術賦能基層診療能力提升,用影像設備的價值增值保障百姓就醫質量。在助力醫改的路上,未來有更美好的發展新藍圖等著我們擘畫,有更宏偉的時代新篇章等著我們書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