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血必須“小題大做”,痔瘡和直腸癌更要區分清楚!
不少人會在排便時發現大便表面有少量鮮紅色血液,或是排便結束擦拭時發現廁紙上有血跡,有時候還可出現排便過程或排便后鮮血滴出。但多數人都會認為是“上火”引起痔瘡在作祟,殊不知,這種自以為是、司空見慣或許就會有意外發生。
今日,邀請無錫東方肛腸醫院韓永進院長來為大家講解怎樣通過大便顏色、形狀和排便習慣的改變,對自己的健康狀況有所了解,不再錯把腸癌當痔瘡,錯過最佳治療時間。
區別點 便血情況
便血是直腸癌和痔瘡共有的癥狀,尤其是內痔,內痔早期在體表看不到痔本身,是成為影響這兩種疾病鑒別的主要原因。
■痔瘡:內痔便血一般顏色鮮紅, “被動”出血。這是因排便時大便擦傷痔核,血液多數是隨著大便排出后滴下來。因此一般是大便表面帶血,與糞便不相混合。
■直腸癌:直腸癌的出血是“主動”出血。這是因為腫瘤本身表面破潰,不斷地出血或滲血。再由于直腸癌位置通常高于內痔,因此當大便在直腸儲存時,會與直腸癌出血混合,造成大便內混雜有血液。血液顏色可能鮮紅或暗紅色。同時因直腸癌破壞直腸粘膜而產生粘液,所以大便本身還會帶有粘液和膿液,后者又被稱為膿血便。
區別點 大便形狀和排便習慣
■痔瘡:痔瘡一般不會改變大便習慣和形狀,痔瘡是曲張的靜脈團,有時還會有痔核從肛門脫出。對于脫出的痔,手指按壓后很軟,可以被推回肛門內。如果內痔長期脫出,會出現疼痛和硬結感,這是因為曲張的靜脈團形成了血栓。
■直腸癌:直腸癌會出現排便規律變化,大便呈扁形或帶溝槽痕跡。直腸癌作為實體腫瘤,位置固定,質地較硬,也正因為直腸癌在直腸局部固定生長,會導致直腸壁僵硬、受壓,從而出現大便次數增多、肛門墜脹,里急后重、排便后不久又出現便意,但卻無糞便排出或僅排出少量糞便。腫瘤進一步生長還會導致直腸管腔狹窄、甚至部分堵塞直腸,從而導致大便困難、大便變細等。少數患者還會因直腸梗阻出現腹痛、腹脹等。
患者提問時間
患者:如果發現便血或者大便形狀,排便習慣的改變,應該怎么辦?
韓永進院長:發現了這些癥狀,就要引起注意,去正規肛腸專科醫院先做個簡單的肛門指檢和電子肛門鏡檢查,這兩種檢查是區別兩種疾病比較有效的檢查方法,此外,當高度懷疑直腸癌時,應進一步做電子結腸鏡檢查,還可進行組織病理活檢。
患者:腸癌跟平時的生活方式有關系嗎?
韓永進院長:有句話叫病從口入,用來形容腸癌是最合適不過的。大城市居民偏好大魚大肉等高脂肪、高蛋白、低纖維的食物。
與直腸癌發生密切相關的生活方式就有:體重超標,愛食腌制紅肉,高熱量高脂肪飲食,正確的做法應該是少吃或不吃加工肉制品,避免過量進食紅肉,更要慎選肉類烹調方式。
在本期講堂結束之前,韓永進院長想對大家說,不要再錯把便血當痔瘡,沒有經過專業的檢查,臨床經驗豐富的專家都不能保證你的便血就是痔瘡引起的,最正確的辦法就是去正規的肛腸專科醫院做個準確的檢查確診,不要因為自己的疏忽而導致難以挽回的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