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至以來,逐漸升高的氣溫和難以抵擋的驕陽,讓人出趟門都覺得自己是“抗日英雄”。然而暑熱模式才剛剛開啟,俗話說,“熱在三伏”。從7月17日起,我國將進入長達40天的超長“三伏天”,這才是一年中氣溫最高、最悶熱潮濕的時段。

即將入伏,除了防暑降溫,還應把握住“冬病夏治”的時機。根據中醫學“天人合一”、“春夏養陽,秋冬養陰”的理論,三伏天是天陽之氣正旺之時,此時人體陽氣最為旺盛,特別有利于藥物的滲透與吸收,因此是“冬病夏治”的最佳時間。
冬病夏治正當時
“冬病”是指冬季易發疾病,或在冬季加重的虛寒性疾病,如反復感冒、咳喘、慢阻肺等呼吸系統疾病,鼻炎、中耳炎等五官疾病,肩頸腰腿痛,消化系統疾病及婦科疾病等。易發人群多為虛寒性體質,如氣虛質、特稟質、陽虛質人群。通常的癥狀是手腳冰涼,畏寒喜暖,怕風怕冷等。
“夏治”是指在夏季通過溫補陽氣,散寒祛邪,活血通絡等治療措施,提高機體的抗病能力,從而使冬季容易發生或加重的病癥減輕或消失。常用的治療方法包括穴位貼敷、針灸、以及內服中藥、膏方等。
外敷內服,聯合治療益處多

穴位貼敷法即三伏貼,是目前最常見的外治療法,通過藥物對特定穴位的溫熱刺激,促進血脈運行,疏通經絡,達到養陽的目的。而內服中藥屬于內治,是指三伏天宜服用益氣固表、溫補陽氣的藥物,從而達到扶正補虛的功效。如肺虛寒的咳喘病人、遇冷噴嚏、反復感冒等病癥者,應常用玉屏風顆粒以補益肺氣,扶正固表。脾胃虛寒者可用理中湯或附子理中丸以溫運脾陽,燥濕散寒,腎虛寒者可用金匱腎氣丸等。臨床實踐證明通過內外聯合治療,起效更快、預防作用更強。
冬病夏治注意事項
1、 三伏貼并非人人都適用,如孕婦及2歲以下兒童;有嚴重心肺疾患者;皮膚過敏者;疾病發作期(如發燒、咳喘);陰虛火旺者禁用。

2、 為保證最佳療效,應盡量選擇中醫院等正規機構進行貼敷,不建議患者在家中自行貼敷。臨床建議患者應按療程連續貼敷3年或以上,以達到理想的治療效果。從頭伏前10天至末伏結束后10天這段時間,可內服扶正補氣的中藥如玉屏風顆粒配合三伏貼(灸)治療,貼敷療程結束后的1-2個月繼續服用玉屏風顆粒效果更佳。
下圖是2018年三伏貼具體時間:

3、 三伏貼貼敷在時間選擇上也有講究,每伏的第一天與天時相應,可激發體內陽氣。而一天之內,上午陽氣初升,故以上午貼敷效果最佳。
4、 貼敷期間,忌食生冷、辛辣、油膩、海鮮,同時需避免風扇直吹,空調溫度不宜過低。
5、 貼敷后,若身體局部出現麻、溫、熱、癢、針刺、疼痛等感覺,不必驚慌,這屬于藥物吸收的正常反應。如果上述感覺已經到了難以忍受的程度,須及時取下敷貼,并用清水沖洗皮膚。
伏天養生小貼士

除了外敷內服外,三伏天的養生小技巧也要學起來:
1) 多吃薏米、紅豆、綠豆等食物,常備甘和茶等祛濕涼茶。
2) 乘涼、冷飲、吹空調都要適當;
3) 注意預防中暑、避免長時間日曬;
4) 鍛煉應在早晚進行,而且不宜進行過于劇烈的活動;
5) 不要貪圖冷水浴,建議溫水沐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