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帝內經》載:“人之所有者,血與氣耳。”中醫認為,氣為陰,是人體的動力;血為陽,是這個動力的源泉,健康的身體理應陰陽和諧。但當氣血不足,血無氣統帥和推動時,就無法到達身體需要的地方;氣無血作為基礎,就變成了身體里的邪火,即中醫里常說的“百病生于氣”。可見,氣血不夠充足、和諧,人體就達不到健康的狀態。
珍紅顆粒:大多數女性存在氣血不足。女性因為有月事、妊娠、生產等耗氣傷血的過程,故而容易出現氣血不足。一般多見的表現是疲勞乏力、面色晦暗、容易生暗瘡、粉刺等,還會影響月經周期、出血量。如果不及時調理,五臟六腑也會受到傷害,出現病理性損傷,甚至引發各種慢性病。
氣血不足對臟腑的危害
危害心臟:氣血不足,常會導致心慌、氣短、胸悶等癥狀,如經常出現,說明心臟供血不足,應及早就醫,以免延誤病情。
危害大腦:氣血不足會傷及大腦,頭暈或記憶力下降,是大腦出現血液不足的最初表現。
危害肝臟:脂肪肝和高血脂是肝臟長期缺血造成的。要想肝臟不出問題,首先要保證供血充足。
危害腎臟:腎臟是身體的排毒器官,腎臟血液不足,就沒有足夠的動力排出所有的毒素,可能會出現尿酸偏高等癥狀。
危害胰腺:氣血不足,不能產出充足的胰島素,糖就不會被正常代謝而留在身體里,導致血糖升高。
危害腸胃:腸胃的正常運轉需要充足的血液供應,氣血不足,腸胃會缺血,從而削弱腸胃功能,導致腸胃功能變差,引發慢性胃炎等。
乳腺疾病:氣血不足常會引起氣滯血瘀、肝氣郁結,從而導致乳腺疾病,最常見的就是乳腺增生。
月經紊亂:氣血不足,女性體內循環就不會順暢,更易導致氣滯血瘀,影響月經,常見癥狀為月經推遲、月經量偏少,甚至出現月經稀發、閉經的情況。
氣血不足的外在十大表現
1.眼白發黃。俗話說“人老珠黃”,即眼白的顏色變得混濁、發黃,有血絲,就可能是氣血不足。眼袋很大、眼睛干澀、眼皮沉重,也代表氣血不足。
2.皮膚粗糙。皮膚粗糙,無光澤,發暗、發黃、發白、發青、發紅、長斑都代表身體狀況不佳、氣血不足。反之,皮膚白里透著粉紅,有光澤、彈性、無皺紋、無斑,代表氣血充足。
3.頭發干枯。頭發干枯、掉發、發黃、發白、開叉都意味著氣血不足;頭發烏黑、濃密、柔順代表氣血充足。
4.耳朵有皺紋。耳朵如果呈淡淡的粉紅色、有光澤、無斑點、無皺紋、飽滿,代表氣血充足。而暗淡、無光澤代表氣血已經下降。如果耳朵萎縮、枯燥、有斑點、皺紋多,代表腎臟功能開始衰竭。
5.手心過熱。如果手一年四季都是溫暖的,代表人氣血充足,如果手心偏熱或者出汗、手冰冷,代表氣血不足。
6.手指指腹薄弱。無論孩子還是成人,如果手指指腹扁平、薄弱或指尖細細的,都代表氣血不足;手指指腹飽滿,肉多有彈性,則說明氣血充足。
7.食指有青筋。如果成人的食指上能看到青筋,說明兒時消化功能不好,且延續到了成年后,這類人體質弱,氣血兩虧;如果掌心下方接近腕橫紋的地方紋路多、深,代表小時候營養差、體質弱,氣血不足。成年后,女性更易患婦科疾病,男性易患前列腺肥大、痛風等癥。
8.牙齦萎縮。如果發現牙齒縫隙變大、越來越容易塞牙,就要注意了,牙齦萎縮代表氣血不足,身體已在走下坡路,衰老正在加快。
9.易失眠。入睡快、睡眠沉、呼吸均勻,一覺睡到自然醒,表示氣血很足。而失眠、驚悸、多夢,一般代表著血虛。
10.運動恢復慢。運動時如果出現胸悶、氣短、疲勞難以恢復的狀況,代表氣血不足;運動后精力充沛、渾身輕松的人氣血充足。
調補氣血的食物
中醫認為,氣血是從五谷演化而來,通過食療調養是最佳的選擇。補氣血,甘性食物是最好的選擇,它們不僅能夠為我們的身體提供足夠的能量,也是補氣血的最佳能量原料。
1.紅棗。紅棗是女性補血、補氣的最佳食材,無論是生吃還是熬湯、煮粥都是很好的選擇。月經來臨之前的一個星期開始,每天吃幾顆紅棗,或者是燉湯來喝,能夠有效幫助女性補血。
2.豬肝。中醫認為,不同時間吃豬肝,效果不同。女性在月經之前吃豬肝具有補血作用;月經期間吃豬肝,能夠幫助有效下血,令身體中的經血完全排出。
3.當歸。當歸是常見的中藥材,也是一種非常有效的補血藥材。女人氣血不足,可以用當歸燉湯喝。當歸、豬腳一起燉湯,也可以搭配一些其他的中草藥,如黃芪、紅棗等,不僅能夠補血,還能夠補充身體所需要的膠原蛋白,令肌膚更加的飽滿有彈性。
4.紅豆。紅豆也是一個很好的補血食材,最常見的做法就是煮紅豆粥,味道甘甜,符合女性的口味。
5.阿膠。阿膠是最能補血的食材之一,常見做法有阿膠燉烏雞,喝湯吃肉;阿膠和小米或大米一起煮粥等。
另外,珍紅顆粒提醒女性:氣血不足的女性,建議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早睡早起,多吃紅色、黑色食物,適量運動,才能讓氣血兩和,身體健康。
關注【曲壽河】老師微信:bcf024 了解更多女性中醫養生、調經養血、美容抗衰等傳統文化養生保養知識。
本網站所載的文/圖等稿件均出于為公眾傳播有益健康的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我們不對其科學性、嚴肅性等作任何形式的保證。如其他媒體、網絡或個人從本網下載使用須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本網站所有信息僅供參考,不做個別診斷、用藥和使用的根據。本網站致力于提供正確、完整的健康資訊,但不保證信息的正確性和完整性,且不對因信息的不正確或遺漏導致的任何損失或損害承擔責任。本站所提供的任何醫藥資訊,僅供參考,不能替代醫生和其他醫務人員的建議,如自行使用本網資料發生偏差,本站概不負責,亦不負任何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