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老年人而言,最常見的問題之一就是隨著年齡的增加,視力越來越模糊。多數人都將之視為老花眼加深的癥狀。殊不知,還有可能是一種發病率較高,且會致盲的眼科疾病在“侵襲”,即“白內障”。它在影響老年人視力的同時,也給其生活帶來了極大的不便。
正值“全國愛眼日”(6月6日)來臨之際,“第30屆亞太白內障及屈光手術醫師學會(APACRS)年會暨第18屆中國白內障學術會議”在杭州召開,數千名眼科醫師就白內障手術治療等相關專題進行深入探討。據悉,隨著新技術的引入及專業醫師能力的提升,我國白內障治療目前正逐步從防盲治盲,向追求更高質量的視覺效果轉變,這對患者而言無疑是一大福音。
白內障危害嚴重,患者認知亟待提升
白內障主要發病群體是老年人,其原因是眼睛中的晶狀體因常年受紫外線等損傷出現蛋白質變性,逐漸由透明變混濁,即產生了“老年性白內障”。據中華醫學會眼科學分會統計,我國60至89歲人群白內障發病率約為80%,90歲以上人群白內障發病率高達90%以上,并已成為我國致盲率最高的眼部疾病,致盲率達47% 。遺憾的是,數據顯示,中國接受白內障手術的比例(CSR)在全球最低,僅為2‰。
究其原因,主要在于人們對白內障仍存在著許多錯誤認知。中國醫科大學眼科醫院院長、中國醫科大學附屬第四醫院副院長、中華醫學會眼科學分會全國白內障學組副組長張勁松教授指出:“目前并沒有任何藥物能終止白內障或幫助患者恢復透明的自然晶狀體,這就好比將一個煮熟的雞蛋返回生雞蛋狀態。現有藥物無法達到這一目標,藥物只能延緩疾病發展。手術才是目前公認的治療白內障唯一有效的方法。”
如今,白內障手術治療最常用的方法是“超聲乳化白內障摘除及人工晶狀體植入手術”,即通過微創刀口,將白內障超聲乳化粉碎吸掉后,將已混濁的晶狀體摘除,再植入人工晶狀體,幫助患者恢復正常視力。
關于手術治療的最佳時機,復旦大學附屬眼耳鼻喉科醫院眼科研究院院長、眼科主任及白內障學科主任盧奕教授表示:“以前科學技術不夠發達,所以一般會在成熟期做手術。如今白內障手術技術很先進,創傷、切口很小,恢復快。建議患者可將手術時間提前,只要明顯地感覺到視力模糊,并影響到生活,就可以考慮進行手術。”
功能型人工晶狀體,提供卓越視覺質量
毋庸置疑,人工晶狀體的選擇是影響白內障術后視覺質量的重要因素。不同類型的人工晶狀體有不同的優勢,患者可遵循個性化原則來進行選擇。張勁松教授介紹,“目前最新的連續視程人工晶狀體最大優勢在于可滿足患者在一定距離內的連續高質量視力需求。傳統多焦點人工晶狀體遠、中、近距離是分開的,這就好比手動擋需要人工進行掛擋。而連續視程人工晶狀體好比自動擋,可幫助患者解決一定范圍內不同距離視力的連續過渡。對滿足患者開車、運動等需求而言,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與傳統人工晶狀體相比,連續視程人工晶狀體可減少暈光、眩光等視覺干擾。”盧奕教授同時表示。“根據患者的術后反饋,目前連續視程人工晶狀體可基本滿足患者連續視程的需求,尤其是遠、中距離的視覺表現卓越,多數患者可在術后擺脫對眼鏡的依賴,滿意度普遍較高。”
據悉,連續視程人工晶狀體技術于2016年8月在中國市場上市,患者術后普遍視力恢復良好,各個連續距離的裸眼視力表現較佳,可幫助患者完成從僅僅是“看得見”向“看得好、看得清”目標轉變,得以享受更加健康和有活力的生活。
白內障術后護理小貼士
1.按照醫囑點眼藥水(維持兩周到一個月左右),這樣可以起到抗菌消炎作用,幫助患者盡早恢復
2.定期前往眼科門診復查,重要時間點包括:術后第一天、第一周、第一個月、第三個月和半年后
3.少用眼,多休息,避免過重體力勞動和劇烈運動
本網站所載的文/圖等稿件均出于為公眾傳播有益健康的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我們不對其科學性、嚴肅性等作任何形式的保證。如其他媒體、網絡或個人從本網下載使用須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本網站所有信息僅供參考,不做個別診斷、用藥和使用的根據。本網站致力于提供正確、完整的健康資訊,但不保證信息的正確性和完整性,且不對因信息的不正確或遺漏導致的任何損失或損害承擔責任。本站所提供的任何醫藥資訊,僅供參考,不能替代醫生和其他醫務人員的建議,如自行使用本網資料發生偏差,本站概不負責,亦不負任何法律責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