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建議服用口崩片劑型,藥片一沾水就快速溶解,可大大改善患者服藥的依從性
服藥依從性差的精神分裂癥患者可試試口崩片。
醫學指導/中山大學附屬第三醫院精神心理科主任醫師關念紅
中國疾控中心精神衛生中心數據顯示,我國各類精神病患者人數已超過1億,重性精神病患者超過1600萬。近年來我國精神分裂癥的患病率逐漸升高。盡管治療此病已經有多種有效的藥物,但很多患者仍然沒有及時得到治療,導致暴力攻擊他人、自殘自殺等惡性事件時有發生。廣州有精神病學專家指出,精神分裂癥患者往往不知道或者不承認自己有病,即使接受了治療,暫時好轉后就常常不遵守醫生“終身服藥”的叮囑,特別喜歡偷偷地把吃進去的藥片又吐出來,導致病情復發,嚴重威脅自己和周圍的人。對此,專家建議可以嘗試“入口即化”的口崩片劑型。
以受到各大國際權威指南推薦,目前唯一的原研藥口崩劑型的奧氮平口崩片為例,放于舌上數秒內迅速崩解,亦可溶于水/牛奶/果汁中,可以解決患者因藏藥、吞咽困難等原因造成的不依從。調查顯示與奧氮平片劑相比,61%的患者更偏愛奧氮平口崩片,依從性提高18%;對急性期不依從患者,奧氮平口崩片可顯著降低不依從性達39%,有助于降低復發率、住院率及在門診和住院治療復發的費用,能更好地改善患者生活質量。
病例:
精神病人傷人屢有發生
近年來,精神病人,特別是精神分裂癥患者傷人事件時有發生。
2017年3月23日,陜西綏德的一名62歲的疑似精神病人白士高將47歲的女鄰居及其6歲的女兒當街砍殺,而他上一次行兇是21年前,用刀斧殺害了自己的妻子和4名未成年兒女。
2017年5月21日,沈陽一名精神分裂患者王某精神分裂癥發作,拿刀攻擊他人未遂,就用刀自殘,造成自己腹部三處刀口,深達腹腔,他還把右手中指砍至肌腱斷裂。送到醫院后,王某依然躁動不安,不斷挑釁他人。醫生冒著被攻擊的危險,經過3小時手術,終于將其搶救回來。
研究:
精神分裂癥的暴力傾向并不突出
精神分裂癥是一種多基因遺傳病,發病率比較穩定。中山大學附屬第三醫院精神心理科主任醫師關念紅介紹說,國內精神分裂癥的發病率約在2.55%。~3.8%。;颊哂谢糜X、妄想等陽性癥狀,情感、認知、行為上的陰性癥狀。所謂“分裂”是指患者的精神活動,包括情感反應、思維等,和周圍的環境顯示是分裂而不協調的,例如家人去世了,患者卻哈哈大笑;患者的心理活動的各個組成部分也是分裂的,感受、想法、情緒、行為互不匹配,沒有聯系的,例如患者一邊說“好煩啊”,一邊卻哈哈大笑。這種病的診斷很復雜,需要由專業的醫師來進行——有的人3天沒睡覺就出現了幻覺,顯然不是精神分裂癥。很多其他疾病也有精神癥狀,例如垂體腫瘤、神經梅毒、神經脫髓鞘病變等的患者也可以出現古怪的妄想,容易被誤診成精神分裂癥。
放眼全球,研究發現精神分裂癥患者肇事的風險并不特別高,其暴力傾向和普通人處于同樣水平,然而精神病人的攻擊行為比有動機的暴力犯罪更能產生社會心理沖擊,讓人感覺受到威脅。關念紅稱,精神病人傷害無冤無仇者往往是在得不到治療的狀況下,受幻覺妄想癥狀的支配下的攻擊行為,可能與大腦額葉和顳葉組織異常相關。社會支持不足、物質濫用(如酗酒)等因素均可能促發攻擊行為。如果你發現身邊有這樣的精神病人,而家屬又不作為,可以找警方、殘聯、綜治辦等有關部門處理。
治療:
擅自停藥會導致迅速復發
在缺醫少藥的年代,很多精神分裂癥患者因為肇事肇禍,而被家人用鐵鎖鏈或者鐵籠子鎖起來。關念紅稱,自從1956年首個治療精神分裂癥的藥物氯丙嗪問世,這種病的臨床治療不斷進步,現在已經有了很多藥物,醫生可以根據患者對副作用的耐受程度、既往用藥經歷、家族史等進行個體化考慮,選用療效最好的藥物。大多數患者吃藥就好轉了,恢復正常之后還可以參加社會工作、組建家庭。“現在國家醫保對精神分裂癥的支持很給力,此外對于家庭困難的患者還有免費藥物發放,關鍵是患者和家屬要懂得利用這些資源。”她說。
現代精神病學主張精神分裂癥患者終身服藥,可減少復發概率。然而,很多患者治療后度過了急性期,病情好轉后就很難堅持用藥,結果停藥后很快復發。關念紅稱,她見過最快的病例是停藥4天就復發了,平均來說停藥半年左右復發,之后出現暴力傾向增強,甚至出現自殺、傷人等嚴重問題,最后不得不住院強制治療。慢性病患者服藥依從性都很差,而精神分裂癥患者能堅持長期服藥者只有六七成,其復發風險高于糖尿病、高血壓等普通慢性病。
原來,精神分裂癥患者的自制力不好,病得越嚴重就越不承認自己有病,處理起來非常困難,需要醫護人員、家屬、患者、社工、臨床心理學家等一起合作,運用各種方法才能奏效。一般來說,患者得到關心和管理,例如家屬的督促,復發的概率就會明顯減少。一些精神分裂癥患者為了逃避家屬和醫護人員監督,服藥后就悄悄把藥片吐出來,夾在手指縫里,借上廁所的機會扔掉。關念紅稱,針對自制力不好的患者吐藥、不配合治療的問題,現在有了新型的口崩片劑型,藥片一沾水就快速溶解,是吐不出來的,可大大改善患者服藥的依從性。
本網站所載的文/圖等稿件均出于為公眾傳播有益健康的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我們不對其科學性、嚴肅性等作任何形式的保證。如其他媒體、網絡或個人從本網下載使用須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本網站所有信息僅供參考,不做個別診斷、用藥和使用的根據。本網站致力于提供正確、完整的健康資訊,但不保證信息的正確性和完整性,且不對因信息的不正確或遺漏導致的任何損失或損害承擔責任。本站所提供的任何醫藥資訊,僅供參考,不能替代醫生和其他醫務人員的建議,如自行使用本網資料發生偏差,本站概不負責,亦不負任何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