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3日,由中國臨床腫瘤學會、中國抗癌協會肺癌專業委員會、廣東省肺癌研究所、禮來制藥聯合召開的第十四屆中國肺癌高峰論壇(以下簡稱論壇),于羊城廣州盛大召開。作為肺癌領域最為深度與系統的學術大會之一,論壇每年一屆,旨在就當前肺癌領域重大熱點進行專家層面的深度探討與交流,從而達成一定共識,為全國肺癌醫師的臨床工作提供指導與支持,也為肺癌患者提供正確的疾病治療參考依據。
作為論壇靈魂人物,大會執行主席、廣東省肺癌研究所所長吳一龍教授介紹:“在各位專家與禮來制藥的大力支持之下,中國肺癌高峰論壇走過了13個年頭,而在這13個年頭里面,我們形成的共識已經深刻地影響著我們的臨床實踐。”
今年是第14年,論壇主題定為“精準與聯合:共譜免疫治療新樂章”,吳一龍教授強調:“今年之所以將大會主題定為‘免疫治療’,是因為從2013年《科學》雜志將免疫治療列為重大進展后,在全球掀起了免疫治療的風潮,且在全球專家近幾年的努力下,確實取得了極大的進步,但也提出了新的挑戰”。
免疫治療的機會與挑戰
對于什么是免疫治療,學界有許多的定義,在不同領域有不同解釋。但在肺癌領域,目前能看到對患者有確切治療價值的,則只有唯一的定義:控制剎車藥物的免疫治療。
吳一龍教授介紹:“人體的免疫細胞廣義上我們把它分為‘剎車’與‘加油’,而腫瘤病人的免疫系統,就是‘剎車太強大’,導致免疫細胞無法有效的消滅癌細胞或阻止其擴散。而這幾年最大的進步,就是能將‘剎車’調整好,控制到合理范圍,在必要時也可以‘加油’,殺滅癌細胞”。
免疫細胞的出現,讓肺癌患者及家人看到了新的希望,但也帶來了趨之若鶩的“盲從”。會前一項針對與會者的網絡調查數據表明,有59.3%的肺癌醫生已接觸過免疫治療。臨床上也常常看到,肺癌患者找醫生,就是想接受免疫治療。
“這就帶來了一個新的問題”,吳一龍教授接著說到,“有大部分肺癌病人,尤其是有驅動基因突變的,免疫治療不僅對其無效,還可能因為嚴重的毒副作用帶來新的疾病癥狀,而一些治療副作用甚至是非常罕見的,許多醫生可能都沒有見過的”。
吳一龍教授建議大家要冷靜對待肺癌的免疫治療。免疫治療雖然可能會產生很大益處,但也有可能出現不利的地方,建議醫生們在臨床治療中需要謹慎再謹慎,盡量選擇可能獲益的患者進行免疫治療。
臨床治療在前 公益援助在后
除了處在風口上的免疫治療,“慈善公益”的參與也成為論壇的一大亮點。
近年來,隨著生物科學的發展,不斷有優秀的新藥進入臨床,幫助患者更好的控制疾病。但這類先進藥物的價格相對較高,雖然許多已經納入醫保進行基礎治療,但持續的維持治療還是需要較大的費用投入,對于患者及其家庭而言,成為巨大的經濟負擔。
為了幫助確診為非鱗狀非小細胞肺癌的患者得到及時有效的治療,減輕患者經濟負擔,延長患者生命,中國初級衛生保健基金會聯合禮來制藥于2014年11月在全國開展“生命接力-肺癌患者援助項目”,為低保、低收入患者提供注射用培美曲塞二鈉(力比泰)進行治療。經指定醫療機構評估確認符合力比泰適應癥,并領取低保金至少一年的低保患者,即可獲得力比泰用藥援助,直至病情進展或不再符合醫學用藥條件。而低收入患者只需自費使用四個療程確認可獲益后,即可獲得持續公益援助。
據中國初級衛生保健基金會主任、“生命接力肺癌患者援助”公益項目負責人成吉先生介紹:“‘生命接力援助項目’從2015年1月第一位患者獲得援助拿到藥品開始,截止2017年2月,有將近3000名患者獲益,共援助超過30000盒力比泰,其中最多的一位患者獲得34個療程的力比泰用藥援助。”
作為“生命接力援助項目”的核心專家組成員,對于力比泰用藥的必要性及援助項目的意義,廣東省人民醫院腫瘤中心肺三科主任、廣東省人民醫院國家藥物臨床試驗機構副主任周清教授介紹:“力比泰對于非鱗癌非小細胞肺癌患者而言,是最常用最基礎的治療,在臨床上有70%的患者選擇了這種治療方式。但它的價格較為昂貴,生命接力援助項目的存在將大大的減輕患者負擔,幫助他們能用好藥、用得起好藥,是非常成功的增加藥物可及性的方式。”正如吳一龍教授所言,這類藥物的公益援助對于我們發展中國家的國情而言,有著非常重大的意義。
本網站所載的文/圖等稿件均出于為公眾傳播有益健康的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我們不對其科學性、嚴肅性等作任何形式的保證。如其他媒體、網絡或個人從本網下載使用須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本網站所有信息僅供參考,不做個別診斷、用藥和使用的根據。本網站致力于提供正確、完整的健康資訊,但不保證信息的正確性和完整性,且不對因信息的不正確或遺漏導致的任何損失或損害承擔責任。本站所提供的任何醫藥資訊,僅供參考,不能替代醫生和其他醫務人員的建議,如自行使用本網資料發生偏差,本站概不負責,亦不負任何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