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順潮教授是國際知名的眼科專家,在任職香港中文大學眼科及視覺科學系主任前,他已經相繼榮獲香港和世界十大杰出青年。在香港中文大學任職期間,同時擔任了香港眼科醫學會會長、世界眼科大會主席、國際眼科醫學委員會理事和亞太眼基因協會創會會長。身兼數職的他,還培養了很多優秀的醫生和香港十大杰出青年。
病人,就只有一種,不分富貴貧賤
即使林順潮已經功成名就,但是,在他的眼里,病人沒有富貴貧賤之分,只有輕重緩急之別。
林順潮說:“在我心中不分有錢的病人和沒錢的病人,在我眼里只有一種病人,那就是患病的人。我面對病人都是同一副面孔,因為我的愿望很簡單,就是希望能夠幫助病人解決眼病的問題。所以在我心中,他們都是一樣的,平等的。”
視病人為親人,就能做出最利于病人的判斷
來找林順潮的常常都是罹患疑難雜癥的病人,其手術的危險性和病痛都對患者的身心造成折磨。這讓他的每一個抉擇都變得十分艱難,而他總能做出對病人最有利的判斷,這一切決定的出發點就是林順潮始終將病人當作自己的至親看待。
據林順潮回憶,曾經有一個病人讓他印象很深,那是一對結婚將近50年的夫妻,妻子的眼睛患有嚴重的青光眼和白內障,其中一只眼睛已經完全看不見,另一只也只能勉強看見手指在面前晃動。當時對于妻子的眼睛復明已經不抱多大希望了,做好了完全失明的心理準備。當時丈夫還為妻子寫了一首歌,叫《我是你的眼》,表示你失明了沒有關系,我就是你的眼睛。
雖然已經做好了十足的心理準備,但他們還是不想放棄一點點復明的希望,最后找到了林順潮醫生。林順潮通過檢查看診,告訴丈夫,太太的青光眼很嚴重,控制得也不好,白內障還十分嚴重,雖說手術有風險,但是如果不做手術,是肯定會失明的。
夫妻倆很掙扎,如果不做手術肯定會慢慢地完全失明,但如果做手術失敗了,就會馬上失明。林醫生向他們詳細地講解了病情的嚴重程度,以及手術中的一些細節,聽了林醫生的分析,他們覺得手術的成功率還是比較有保障的,所以最后,他們選擇了接受手術。可喜的是,手術很成功,第二天打開紗布的時候,妻子突然間就能看見自己的丈夫了,而且看得很清楚,夫妻倆都非常激動。
已經做好了完全失明的準備,是林順潮給予了他們復明的希望和機會。當問到林順潮,您怎么判斷一個患者是否需要手術?林順潮說:“我們作為一個眼科大夫,最開心的事情就是能夠幫助病人重見光明。他當時復明的希望還有,但是需要勇氣,所以我們要用多一點的關心來鼓勵他們。因為任何一個手術都有或大或小的風險,如果失敗了,可能會完全失明,也許不做,他現在還能看見5%。當時我就問自己,如果這個是我的爸爸媽媽,我會不會推薦他做這個手術,如果答案是肯定的,那么我也會推薦給我的病人。把病人當成是自己最親的人來看待,做出最有利于病人的決定,然后全心全意去幫病人做好這個手術。”
林順潮說:其實我們醫的不是一個人的病,而是一個有病的人。只有多一分理解和關愛,才能做出對病人有利的決策,讓病人更加信任我們,而我們也能更好地幫助病人。
本網站所有信息僅供參考,不做個別診斷、用藥和使用的根據。本網站致力于提供正確、完整的健康內容的真實性,我們不對其科學性、嚴肅性等作任何形式的保證。如其他媒體、網絡或個人從本網下載使用須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本網站所有信息僅供參考,不做個別診斷、用藥和使用的根據。本網站致力于提供正確、完整的健康資訊,但不保證信息的正確性和完整性,且不對因信息的不正確或遺漏導致的任何損失或損害承擔責任。本站所提供的任何醫藥資訊,僅供參考,不能替代醫生和其他醫務人員的建議,如自行使用本網資料發生偏差,本站概不負責,亦不負任何法律責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