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近視人群數已高達4.5億,近視已成為我國一個迫在眉睫的公共衛生問題。為了幫助人們更好地預防、控制、解決視覺健康問題帶來的困擾,在中華醫學會第二十一次全國眼科學學術大會暨第五屆全球華人眼科學術大會期間,中華醫學會眼科學分會聯合蘇州市眼視光醫院舉辦了一場科普大講堂活動,三位專家向在場的來賓講解了從嬰幼兒、青少年直至成年人三個階段,如何應對近視及相關眼病帶來的視覺健康問題。
嬰幼兒期:高齡產婦需特別警惕先天性眼病
溫州醫科大學附屬眼視光醫院侯立杰副教授指出,自從我國開放二孩政策以后,出現了越來越多的高齡產婦,伴隨而來的是一些先天性眼病和小兒眼病的發生率也隨之水漲船高。
溫州醫科大學附屬眼視光醫院侯立杰副教授
“高齡產婦需要特別警惕孩子發生先天性眼病的情況。”侯立杰副教授建議,高齡產婦應該及時進行相關的基因檢測。“基因檢測手段可以幫助及時發現一些先天性眼病的發生,以便讓父母和醫生采取相應的措施。”此外,對于高齡產婦生產的孩子,家人應特別注意寶寶的眼睛是否出現了異常狀況。一旦發現異狀應及時送孩子去醫院就診。
據我國著名小兒眼病專家、原中華醫學會眼科學分會主任委員趙堪興教授調查發現,我國半數以上的兒童醫院不能勝任小兒眼病的診療工作。對于這一現狀,侯立杰表示,孩子發生眼病以后,應尋求眼科醫生的幫助,或到專業的眼科醫療機構就診。
青少年期:每天2小時戶外光照可有效預防近視
中華醫學會眼科學分會視光學組副組長、中南大學愛爾眼科學院博士生導師楊智寬教授發表的最新研究成果顯示,如果每天接受2小時以上、一周不少于10小時的戶外光照,能讓孩子發生近視的幾率降低10%。
中華醫學會眼科學分會視光學組副組長、中南大學愛爾眼科學院博士生導師楊智寬教授
楊智寬教授表示,室內照明燈光的光照度一般只有幾百Lux(光照度單位),而白天戶外自然光的光照度能達到幾萬甚至十幾萬Lux,是照明燈光的數百倍。“讓室內照明的光照度達到自然光一樣的強度是不現實的,如果燈光的光照度達到數萬Lux的話會產生極高的溫度,人體根本無法承受。”因此,讓孩子多進行戶外活動是非常有必要的,楊智寬教授呼吁,中小學應多開展一些室外的教學活動,以緩解日趨嚴重的青少年近視危機。楊智寬教授還介紹了一位小患者的家長提出的一個簡單而有效的辦法:“過去孩子放學回家,都是先做完作業才能玩耍;現在讓孩子在天黑前先出去玩,然后再回家吃飯寫作業。”
除環境因素以外,行為習慣也與近視的發生密切相關。但是在過去,行為因素導致近視的機理一直未能得到明確的答案,而由楊智寬教授領銜研發的最新近視智能防控可穿戴設備“云夾”將讓這一問題得到解決。楊智寬介紹說,云夾能精準地監測孩子的閱讀時長、距離、角度、環境光強與戶外活動時間等5大影響孩子近視發展的后天因素,并通過震動實時提醒孩子改進不良姿勢、環境等,還能為醫生提供更加準確、可靠的依據,從而為孩子制定更精準的治療方案。
成年期:近視手術是緩解人才危機的重要途徑
中華醫學會眼科學分會視光學組副組長、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同仁醫院博士生導師張豐菊教授表示,隨著我國近視發生率尤其是青少年近視率的急速攀升,許多對視力要求較高的職業、崗位,如公安、軍隊、民航等將面臨人才危機,而近視手術則是緩解這一危機的重要途徑之一。
中華醫學會眼科學分會視光學組副組長、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同仁醫院博士生導師張豐菊教授
研究數據顯示,我國大、中學生的近視率已超過80%。針對這一局面,張豐菊教授指出,由于我國人口眾多,非近視人口可以滿足以往的人才需求。但隨著越來越高的近視率,視力將成為阻擋在人才與許多崗位需求之間的一道“門檻”。所幸的是,現在的近視手術技術安全性非常高,已得到公安部隊、軍隊一般兵種和民航部門的認可,近視手術可以有效地擴大這些職業的人才選擇范圍。
據張豐菊教授透露,目前先進的近視手術方式已經可以滿足高強度身體對抗以及極端環境的需求,美國、歐洲等地的宇航員、特種兵、戰斗機飛行員等均可以接受近視手術。隨著我國近視手術臨床、學術研究的深入開展,未來將被更多的特殊職業所接受。
本網站所載的文/圖等稿件均出于為公眾傳播有益健康的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我們不對其科學性、嚴肅性等作任何形式的保證。如其他媒體、網絡或個人從本網下載使用須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本網站所有信息僅供參考,不做個別診斷、用藥和使用的根據。本網站致力于提供正確、完整的健康資訊,但不保證信息的正確性和完整性,且不對因信息的不正確或遺漏導致的任何損失或損害承擔責任。本站所提供的任何醫藥資訊,僅供參考,不能替代醫生和其他醫務人員的建議,如自行使用本網資料發生偏差,本站概不負責,亦不負任何法律責任。